【扶貧】花椒成為致富支柱產業,老百姓的日子火了

2019-07-30     孟津發布

盛夏大暑時節,孟津縣城關鎮楊莊村數千畝花椒進入收穫期,一簇簇由青變紅的椒果沉甸甸的掛滿枝頭,散發出特有的清香。村裡的收購點前排起了長長的隊伍,掛著外省牌照的車輛也趕趟似地開到了村裡……

「和去年相比,今年天氣旱肯定會減產一些,但濕花椒收購價格穩定在每斤10元左右,群眾收入依然不錯!」村黨支部書記楊建秋說。

種花椒讓李欠不再「欠」

「七分地的花椒去年總共賣了快5000元。」正在山頭為花椒澆水的貧困戶李欠說。她腳下的地塊是全村最「賴」的一塊地,下面全是料姜石,以前種小麥產量才100多斤,賠錢還搭功夫。種上花椒後她起早貪黑精心打理,硬是把「賴地」變成了「高產田」。今年天氣旱,眼下是收穫前最後一次澆水,灌溉後花椒粒很快就會由青黃變成淡紅。「肯定能賣上好價錢!」

李欠今年58歲,家中3口人,早年為給家人治病欠下了不少外債,後來在村兩委的號召下種了4畝多花椒,每年可以為她家帶來1萬多元的收入。有了「搖錢樹」,她家甩掉了窮帽子,邁上了致富路。

楊莊村共有貧困戶115戶,種植花椒的就有93戶,小小花椒,已經成為當地群眾實現穩定脫貧的「法寶」。

窮山村成了「豫西花椒第一村」

位於三鎮交界處的楊莊村,素有「九溝十嶺四面坡」之稱,全村農業人口626戶,1946口人,耕地面積3900畝,村民以前種地不是上坡,就是下嶺,一鋤下去往往刨住幾塊料姜疙瘩,青壯年都不願在家種莊稼,紛紛外出打工。

窮則思變。2002年,村黨支部書記陳建秋專程到陝西韓城考察,看到當地的大紅袍花椒種植規模大、經濟效益好,群眾一畝地收入幾千元,深受啟發。帶著村組幹部和黨員再次考察後,大家形成了一致意見:「楊莊要想富,必須種花椒!」2003年,村裡發動群眾種上了1000多畝花椒,之後種植面積逐年擴大,到了2016年花椒種植面積達到了3300餘畝。

近年來,村裡投資購進了花椒烘乾設備,建起了種苗基地,許多企業慕名前來洽談合作,先後投資數百萬元建起了晾曬場和加工廠,拉長了花椒產業鏈條。

如今在楊莊村,人跡罕至的溝邊和小山頭也被開墾出來種上了花椒,種植面積達到4500畝,群眾足不出村就能把花椒賣個好價錢。好多村民還成了「土專家」、「土教授」和花椒經紀人。老百姓日子越過越紅火,有人還娶回了「洋媳婦」。

全域發力打造花椒產業鎮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目前在城關鎮,18個行政村村村種花椒,實現了產業全覆蓋。

在瀍陽村委會旁邊的小廣場上,該村花椒經紀人剛收購的花椒正在晾曬,數千斤粒大籽飽、色澤鮮艷的花椒鋪開數十米,場面蔚為壯觀。

瀍陽村和獅子院村緊鄰楊莊村,發展花椒種植也緊隨其後,目前種植面積已達2500餘畝。特別是瀍陽村緊鄰省道、區位優勢明顯,已經成為遠近有名的花椒交易集散地,連續多天交易場面異常火爆。

城關鎮相關負責人說,花椒抗乾旱、耐瘠薄,適應能力強,適合城關鎮地域實際,且用途廣泛,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是調整農業結構、發展特色種植的理想選擇。

近年來,該鎮提出了打造萬畝花椒基地的規劃,出台了新發展花椒種植每畝補貼500元的獎補政策,深入各村舉辦花椒種植技術培訓班。各村也紛紛組織本地群眾到楊莊實地參觀學習,充分調動起廣大農戶種植花椒的積極性。

目前在城關鎮,已經形成以楊莊村為中心,包括周邊瀍陽、李窯、獅子院、保障、寨溝在內的花椒種植核心區和涵蓋他行政村的花椒種植髮展區,全鎮花椒種植面積達到15000畝,逐步形成以花椒種植為基礎,並向加工、儲藏、交易、運輸延伸的產業鏈條,花椒產業成為全鎮廣大農村群眾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

圖文:崔曉輝 王利娜 張繼宏

覺得不錯,點個讚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NeA9QWwB8g2yegNDYnv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