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剛剛,新京報發布消息,稱:
高雲翔與妻子董璇已在法院完成離婚訴訟,男方並未出庭。
與此同時,百度也推送了相關消息:
新浪娛樂也發出相關消息:董璇已與高雲翔正式離婚。男方未出庭。
聯繫昨天的媒體報道,二人名下已無共同持股公司。曾經共同持股的,要麼已註銷,要麼已進行股份轉讓。
所以離婚應該已是定局。
而此時距離男方出事,已經過去了1年3個多月。
在這1年3個月里,董璇真的是東奔西走,忙上忙下,扛起了一個妻子、一個母親和女兒應該盡到的責任。
所以不管結局如何,董璇是無愧於心的。
很多網友也在新聞後面,千方百計鼓勵她:
大家的感觸,也是我的感觸。大家的情緒,也是我的情緒。
看來人世間的悲歡,有時候也是相通的。
回到這場離婚事件。
這應該是很多網友期盼的結局,畢竟男方經歷了那麼些事。我不想指責什麼,只是覺得,董璇這一路,真的太不容易了。
2018年年底,她曾在《星空演講》講述自己的故事。
沒有哭。全程平靜又克制。但說的話,卻很是動人心。
她大意是說:上有老,下有小,我怎麼能倒下。現在先度過難關,以後的事以後再說。
沒有半句指摘。
也沒有半句怨懟。
落落大方,不卑不亢,有擔當,有想法,特別賢妻范兒。
她沉默地在漫天非議里咬著牙關,扛起重擔,一直走到現在。身前,是滔滔流言。身後,是一地亂麻。
但她什麼也沒說,像一個獨自闖關的人,不論多吉凶未卜,仍然一意孤行。
但這一關,想要安然度過談何容易。
2018年3月,高雲翔出事。一時譁然。董璇在「高雲翔工作室」的聲明下做出回應:抱歉讓大家擔心了,我相信他。
4月10日,董璇遠赴澳洲,參加聽審。
法庭上,高雲翔保釋請求被駁回。
第一次保釋失敗,董璇沒有放棄,繼續為第二次保釋做準備。
6月29日,第二次庭審,她再次參加。
這一次保釋成功,但需交保釋金1465萬人民幣。
2019年初又有新聞爆出,《巴清傳》投資方起訴他們,申請對高雲翔和董璇全資持股的藝璇文化經紀公司進行資產保全。
1月4日,法院裁定成立。
藝璇文化經紀公司的6382萬資產被凍結。
這就意味著,公司拿不出錢來了。可生活還在繼續。大量需要用錢的地方,還在張著大嘴,等著被填坑。
怎麼辦?
董璇開始努力拍戲、出席活動、演話劇,撐起這個家。
有一度她也在某二手平台上實名註冊,出售二手的大牌衣服、鞋、包等奢侈品。
還開了一個餐廳,同時在微博發布消息,歡迎朋友去捧場。
然後參加商演、參加品牌活動,一直在忙活。
她說自己「不能分心也不能泄勁,只能把自己全部力量用來解決眼前的問題」。因為現在自己家裡「上有老,下有小,在外面還有工作,而我是唯一一個能抗事的人。」
她以自己的柔弱之軀,迎向生活撲面而來的利刃,不曾逃避,也不曾抱怨。
所以很多人稱讚她:魄力非常人能及。
只是,董璇苦嗎?
大家關心她如何救夫,如何籌錢,如何應付林林總總的事情。但很少有人關心她內在的疼。
當董璇千里救夫,我們會覺得她不離不棄,很是佩服,然後給予董璇以可量化的評價:
有擔當、有勇氣、有責任。
但你看看以上幾個關鍵詞,都是外界的、社會化的、他人眼中的評價。
它會把一個人架起來,會讓這些聲音橫七豎八地,變成一個套子,讓董璇擁有一個非常完美的人設。
但基於董璇內在的評論,卻很少有人觸及。
很少有人說:董璇的心裡,應該很難過吧?
也很少有人說:她那麼拼,應該很累吧?
但這一塊,才是一個人最細微的震顫,最隱秘的需要——
我們需要被看見真實感受,也需要被接納無望、憤怒、恐懼、歇斯底里,需要被認可外在,更需要被理解內在。
可是,女人在錯綜複雜的「你應該」、「你必須」之中,會注重他人的需要,忽略自己的訴求。
在《星空演講》里,董璇說:「生活讓我哭的時候,我選擇笑。」
選擇笑,是她的理智權衡後的結果。
但她的潛意識之中,生活是在「讓我哭」。
只不過,作為妻子,作為母親和女兒,「發生任何事情都要扛住。」
所以在我看來,董璇是一面鏡子。她的身上,倒映出太多中國女性的影子。
這些女性都在沉默付出,但也都在委屈和憤怒。於是,一個接一個成為「怨婦」。
怨婦之所以怨,就在於不被認可。
心理學家說得好,每一個「怨婦」都在等待一句話。
這句話就是:你辛苦了!
她們需要被真正看見,真正懂得——看見內心的起伏,懂得作為女性的不易。
只是要他人來懂得,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事情。
在更普遍的現實中,那個懂你的人永不會來,而來的人根本不會懂你。
面對這種悖論,你只有三種解決方式:
於是,尊重內心的感受,果斷離開。一如董璇今日的決定。
然後自己解決深處的問題,汲取能量,創造價值,贏得更多的愛。也如董璇,哪怕她道路艱難,哪怕她選擇離婚,仍有一幫明星好友和萬千粉絲同行相伴。
他們守在她身邊。
他們溫柔地說:董璇,別怕,我們一直陪著你。
所以我想,她是不缺愛的。
無論如何決定,她都不會窘迫,也不會失去希望。那麼離婚或不離婚,之於她,都只是自由選擇,而不是蓋棺定論。她的道路依然漫長,依然充滿可能。
作者:周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