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南平,建甌市吉陽鎮,巧溪古村。
村落四面環山,西南有海拔1384米的郭岩山,地處順昌、建陽、建甌三縣交界。
步入巧溪村,一條小溪貫穿整個村莊。溪兩邊是傍山而建的村民居。溪中有一座橋亭,亭檐上顯目的「巧水流長」四個字正是巧溪古村落的真實寫照。古韻悠悠,巧水流長。
據饒氏家譜記載,巧溪村饒氏為宋仁宗賜以「理學大宋儒家」之稱的饒魯之後。自巧溪饒氏始祖遷居至此,有500多年歷史。清朝初至清朝中期,是這個村莊發展的鼎盛時期,呈現文武官員輩出的輝煌景象。
這裡出了欽命5-9品軍功有52人,國子監生8人,太學生36人,府庠生26人,府武生8人,貢元4人,進士2人。
漫步在村街上,隨處可見清一色的青磚灰瓦古民居,其中有十多幢俗稱「官宅」的古民居,這些古民居的古建築依然向人們訴說昔日的輝煌。
其中清朝咸豐末期建造,距今140多年的五品軍功饒國澤故居,面積1000平方末,尤其氣派。
饒氏宗祠亦是巧溪村保存較五好的古建築之一。南宋著名理學家饒魯,號雙峰先生祠,大門用青石板精雕而成,頂上豎刻「理學」二字,橫聯雕刻「宋大儒雙峰饒先祠」,磚上有山水風景彩畫,雄偉壯觀。
老村口有座青石雕刻構建的節孝牌坊,建於清咸豐二年,是清五品太學生饒登麒感恩其母夏氏守貞節,撫養他成才而奏請朝廷建造。節孝坊全部用方形青石做柱樑,正中坊堅刻「聖旨」二字。據傳,清代凡是騎馬的得下馬,坐轎的得下轎,不論大小官員或平民百姓,一律步行過此節孝坊。
經過歲月的洗禮,除了幾幢古民居保存較好外,大部分古民居,都顯得破敗,青磚白牆,斑斑駁駁,甚至有外牆倒塌。
入內,建築構件殘缺,滿地青苔,置身於此,感受到歷史的風塵,給這些古宅留下了滿目倉桑。
古村記轉載編輯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