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通訊員 周紅芳)如果這個春天寧靜如常,你我或許依然平凡如昨,按部就班地工作、生活,樂享融融春光。但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我們全部處於封閉狀態,我更是在不停的擔心和釋懷中度過。2月2日,我們樓道因為有一名疑似病例,執行封樓管理。意味著二單元樓道按下了暫停鍵,我們樓道都不能出,是徹底的被隔離了,外人感覺我們是陷入了絕境。但情況並非如此,我們感受了來自各方不一樣的溫暖和感動,我們也是由最初的不理解到積極配合。
便民的醫療服務,讓放心多一點
「馬上樓道開始消毒,請住戶暫時不要開門。」這是住戶群里的一條簡單的消息。
自從樓道發現了疑似病例後,我整個人都精神緊張,因為這戶就住我家對門,隔離前些天我們見面還經常打招呼。那段時間我不敢開門,感覺樓道的空氣中都有病毒的氣息,甚至緊張得感覺胸口喘不過氣,總擔心自己被感染。同為一個單位的老公總是耐心地勸導我,驅走我心中的焦慮。同時為讓住戶更安心,小區每天都會定期消毒,消毒前也都會有善意的提醒。有一天我特意趴在窗台上觀察,一位全副武裝背著消毒液的白衣衛士正認真細緻地消毒著小區的每個角落。因在樓上看不清人臉,待他走進樓道,我還特意好奇地從門洞觀察了一下,原來這個白衣衛士竟然是我們門衛60多歲的劉爺爺!一種肅然起敬的感覺油然而起:劉爺爺都不怕病毒感染,親力親為在一線,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勇敢?
「嗯,挺好,體溫都正常,呆在家裡千萬不要出門,有什麼問題就給我聯繫,記得照顧好你的父親。」這是管戶員陳剛每天入戶排查後關切的話語。每天他都會排查並登記我們樓棟住戶的健康狀況,並對每戶配發了溫度計、口罩等醫護設備。對家裡有老人的更是無微不至的關心。有一次我們樓道有一位老人急需胃藥,陳剛聽說後跑遍了縣城藥店,終於把藥及時送到老人手中,老人感激不盡,一直在念叨:這小伙子真不錯,考慮太周全了!
貼心的生活保障,讓安心多一點
「請二單元住戶下樓拿菜。」這是我們小區群里最多的留言。為避免隔離住戶生活受到較大影響,每隔三天,辦公室充當跑腿工的劉主任總會準時地把我們的生活物資採購好,每次都換著花樣為我們配菜;遇上節日,更會貼心地配上節日大餐。想到我們樓道住戶比較多,採購任務繁重,為減少劉主任的工作量,媽媽說家裡的米不多了,估計省著吃可以挨過14天隔離期,咱們就不麻煩劉主任了,晚上就煮點麵條或稀飯湊合一下吧。後來劉主任聽說這個事情後一直責怪自己工作不細緻,同時還特別叮囑我說:「特殊時期物資要跟上,特別是你父親身體不好,營養更不能少,以後有什麼需要直接給我打電話,這是我的責任,別不好意思。」遇上誰家缺米少油或尿不濕奶粉斷貨等,劉主任更是義不容辭第一時間滿足住戶的需求,讓隔離的居民後顧無憂。「辛苦了,你在採購的時候也要做好防護,千萬注意不要感染了!」因為心懷信念,他始終默守那一份承諾,他以實際行動溫暖著二單元29位住戶,同時也換來了住戶們暖心關切的提醒。
「請值守人員把二單元樓道垃圾清理一下。」疫情值守群又有留言了。封樓以來,我們的生活垃圾只能拿到樓下,沒法扔到小區門外的垃圾桶里。而負責值守小區的值班人員就義不容辭地充當起了環衛工的角色。
一面黨旗、一張桌子就是他們的臨時辦公點,無論天氣多麼寒冷,他們執著;無論條件多麼簡陋,他們堅守。天冷了,他們就原地跑一跑,增加熱量;肚子餓了,簡單的麵條就是他們的一餐。特別是他們還要冒著被感染的風險,不怕髒不怕累來回運送垃圾,那身影更讓人動容。有好多次,我提出申請要重新回到值守崗位替換一下他們,可每次都因為樓道沒解封而作罷。我能做的,只有在窗台默默祈禱疫情早點結束,我們回歸平靜!
和諧的鄰里環境,讓愛心多一點
封樓宅家的生活,讓原來忙忙碌碌、互不相識的住戶變得親近起來。我們樓道有一戶住著兩位老人,有一次老人的一大箱水果在樓下沒法運上樓,樓道一位年輕人看到後,默默地幫老人家把物資搬上了樓。平時不怎麼聯繫的住戶,也都漸漸熟悉了起來,經常通過電話、微信相互問候。困難面前大家齊心協力、相互幫助,誰家缺鹽少姜,只要在群里說一聲,大家都會送過來。這些舉動似乎尋常又實在不尋常,像寒冬里的一盆火,像黑暗裡的一盞燈,讓我們彼此都有了依靠和動力,有了戰勝困難的勇氣和力量,雖然我們足不出戶,但我們並不孤單。
因為愛心,我們收到了來自雲南和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捐贈物資;因為愛心,我們收到了鄰里的親切關懷。有了這些莫名的觸動,我好像重新認識了這些關愛我們的人們,隔離不隔愛,溫暖一直在,我更愛這些可愛的同事和鄰居們。
春天來了!期待三月的暖陽,徹底帶走肆虐的病毒,願時光不老,大家皆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NcaPpnABjYh_GJGVN14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