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的瀏陽,花香滿城
盛放的,除了桂花
還有隨處可見、撲面而來的
文明之花
在街頭走一走
道路整潔,花草飄香
行人、車輛來往有序
瀏陽越來越美麗
到路口看一看
「志願紅」遍布路口
市民以實際行動參與文明城市創建
瀏陽越來越美好
進社區瞧一瞧
「黃帽子」「愛心港」等創新載體
帶動萬千市民當志願者
瀏陽越來越溫暖
去城鄉逛一逛
藍天碧水分外怡人
崇德向善、垃圾分類、移風易俗
成為人人踐行的風尚
瀏陽越來越文明
……
「全民共建共享,全城向上向善」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
重塑了一座城市的
形象氣質和發展內涵
城市的生活,因文明更有活力
城市的發展,因文明更有動力
城市的夢想,因文明更顯張力
全民推進文明創建
目標同向、干群同心、城鄉同創
全國文明城市是國家授予一個城市的最高綜合性榮譽,是最具含金量的城市品牌和名片,也是反映城市綜合實力和文明水平的重要標尺。
2019年是瀏陽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攻堅之年。今年4月25日,瀏陽召開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推進會,再掀文明創建新高潮。
「文明城市創建始終以市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要實現創建為民、創建惠民。」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創建工作,始終把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作為總抓手、鐵目標、高榮譽,全市上下堅持目標同向、干群同心、城鄉同創。
同心共築文明城市
提升普惠體驗,讓城市更友好
以人為本,美好環境是最普惠的公共產品。
隨著城市的發展,家住淮川街道城東社區的菜農張裕啟「洗腳上樓」,全家住進了高層小區,離老宅不遠,老鄰居就在左右。晚飯後,他喜歡陪著家人到瀏陽河風光帶散步,新建成的濱水園林景觀帶,可賞花、可健身、可休閒,成為家門口的公園。
最近,位於老城區烈士公園的遊樂設施也全部拆除,還園於民、還綠於民。西湖山公園、天馬山公園、城市廣場、炮台嶺公園、新屋嶺公園……已建成的不斷提質提檔,規劃中的令人期待。
66.2%的森林覆蓋率,涵養著美麗瀏陽的獨特氣質——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離夢想也很近。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瀏陽是千年古縣,也是全國百強縣。經濟社會發展的落腳點是民生,與綜合實力同步提升的,是瀏陽人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啟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以來,瀏陽市委、市政府把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來推進,全市基礎設施、城鄉面貌、文明程度、市民素質都有明顯提升。
在標註瀏陽城市未來發展方向的道吾新城,最先落子的是民生項目:道吾學校、新人民醫院、三館合建項目,既補齊了民生短板、解決了民生痛點,又完善了民生設施、提升了生活品質、推高了城市品位。
提到配套,不得不提24小時自助圖書館。2018年12月,5個自助圖書館在城區開館,24小時開放、智能刷臉、自助借還,瞬間成為網紅打卡之地,滿足了市民對閱讀的美好需求。到8月底,5座圖書館借閱量超過20萬人次。為回應群眾的讀書熱情,今年國慶節前,首批24小時自助圖書館「下鄉」,數據與長沙、瀏陽兩級圖書館對接,可相互借還書。
令人想不到的是,公廁也成為瀏陽的新晉網紅。新材料外牆、玻璃幕牆,「廁所革命」推出的3.0版新環保公廁內,新增第三衛生間,方便帶小孩的父母解決難題。嬰兒護理台、嬰兒安全座椅、兒童坐便器一應俱全,還有淡淡的香薰,小廁所彰顯了大文明。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是為了讓人們更好地生活其中,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瀏陽牢牢把握「幸福感」這一核心內涵,始終圍繞「創建為民、創建利民、創建惠民」的根本宗旨,推出一批人民群眾看得見、摸得著、感受得到的實事工程,推動市政、教育、醫療、文化、體育、養老等公共服務全面升級,為149萬瀏陽人民派送民生「大禮包」。
齊心共護文明形象
讓文明成習慣、成自覺、成自然
文明是自覺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之中孕育出來的,當然也是用「規矩」管出來的、用耐心引導出來的。如此,才能讓文明成習慣、成自覺、成自然。
今年5月1日,《長沙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下稱《條例》)正式實施。瀏陽把貫徹實施《條例》作為推進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的總抓手和促推器。
為持續深入實施城鄉環境綜合整治,著力城市管理提效,瀏陽實行「最嚴城管令」,推動城市管理向小區、鄉村延伸,不斷完善城市管理標準化、清掃保潔市場化、垃圾清運一體化、攤販經營定點化、巡查管理網格化、市政維護精細化,市容環境衛生管理基本實現常態長效。
同時,近年來,瀏陽城管部門大力推行「721」工作模式:7分服務,2分管理,1分執法,通過服務先行、溫情管理、人性化執法,換來了流動攤販的支持,也贏得了各界支持。
目前,瀏陽機動車保有量超過39萬輛(包括摩托車),高峰期給道路交通造成很大壓力。為此,交警大力推進道路交通安全整治和疏堵保暢工作,高壓整治酒駕、醉駕及貨車闖禁等危害公共安全、影響城市生活品質的違法行為。在推進大整治的同時,又下巧功夫開展微循環治理,方便市民出行。
養狗是個人愛好,也是民生大問題。今年,瀏陽劃定犬只飼養嚴格管理區,公安機關結合《條例》,一方面推進養犬許可制的落地,另一方面開展不文明養犬行為常態化巡查,並將嚴查不文明養犬行為納入城區派出所日常工作。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文明習慣的養成也需要一個過程。在力促文明的過程中,瀏陽各級各部門做到工作有人抓、任務有人落實、問題有人解決,爭做創建文明城市的表率,守護城市的文明形象。
攜手共樹文明新風
全民共建共享,全城向上向善
城的文明,歸根結底是人的文明。人心所向,正是城市文明精神所聚,而精神文明是城市品質的重要內容,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沒有局外人,沒有旁觀者。149萬瀏陽人民團結一心,眾志成城,齊心奏響一曲恢宏的創建之歌,爭做文明禮儀的傳播者、文明行為的踐行者、文明創建的參與者、文明形象的維護者,共同呵護文明之花在瀏陽河畔盛放!
——瀏陽是一座文明之城。為提升市民文明素質,瀏陽市印發《市民文明手冊》16萬份,在全市持續開展「十大不文明行為」整治行動和「文明從排隊禮讓開始」「文明交通」「文明餐桌」「文明旅遊」等系列文明倡導活動。
通過幾年來的持續發力,文明創建共建、共享的理念開始深入人心,不但在城區成為市民的自覺行動,在農村也開展得如火如荼。
——瀏陽是一座風尚之城。移風易俗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瀏陽市深入推進移風易俗工作,群眾參與率、滿意度大幅提升,鄉風民風不斷清新。截至6月份,全市黨員群眾共簽訂移風易俗承諾書25萬餘份,引導簡約辦酒1萬餘起,235位群眾自願簽署遺體器官捐獻協議。
全市推廣「把話筒交給群眾」「屋場故事會——移風易俗大家談」等面對面宣傳活動,各地紛紛創新開展情景劇、三句半、皮影戲等村村演文藝活動,全市2400個黨支部統一開展「移風易俗從我做起」主題黨日活動,6萬餘名黨員傳播文明新風,把文明風尚送至千家萬戶。
——瀏陽是一座愛心之城。北盛鎮烏龍村的任光養了600多隻鴨子滯銷,經過瀏陽日報報道,迅速凝聚全城愛心,短短19個小時,滯銷的鴨子就被愛心人士「搶光」,銷售一空。
隨著媒體引導力傳播,滯銷的農產品搖身一變成脫銷的「愛心白菜」「愛心柚子」「愛心毛豆」……圍繞「愛心涌動瀏陽河」主題,瀏陽策劃開展「全城向文明奔跑」文明火炬傳遞接力等活動,精心打造了「愛心早餐」「愛心救生圈」「愛心冰櫃」「愛心大巴」等十大愛心系列活動品牌,凝聚了不竭的愛心力量。
——瀏陽是一座志願之城。一座城市的志願服務水平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瀏陽大力推動志願服務組織專業化、常態化、制度化,培育了義工聯、緊急救援協會、黃帽子志願服務站、仁心志願者等800多個優秀志願服務組織,註冊志願者人數達到16萬人,形成了「雷鋒精神,人人可學;奉獻愛心,處處可為」的志願服務濃厚氛圍。
民間自發成立的救援組織、森林消防隊伍、應急搶險隊伍已成為政府的重要輔助力量。在扶貧濟困、愛心助學、社區服務、緊急救援的路上,他們匆匆的腳步、忙碌的背影,成了這座城市最溫暖、最靚麗的一道道風景。
——瀏陽是一座好人之城。「淳風美德潤瀏陽」系列活動入選中宣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百招;瀏陽常態化開展道德模範、身邊好人、最美人物先進典型評選,先後有1人獲第四屆、第五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17人入選「中國好人榜」,10人入選「湖南好人榜」,100餘人榮獲長沙市級文明榮譽,他們如同一支支閃亮的火炬,放射出一束束耀眼的精神光芒,傳遞道德的無窮力量。
一座城市的美麗,靠花靠草靠景色
但一座城市的溫暖
則必須有向上向善的道德做底色
人人崇德,風氣歸善
人人向善,花香滿城
來源 微瀏陽
編輯 羅娜丨審核 羅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Nabl2W0BMH2_cNUg30D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