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紅十月,CSCO BC攜手媒體護航女性乳房健康

2019-10-17     醫脈通腫瘤科
從觀念到行動,願無人再因乳腺癌而失去生命!十月,臨床醫生與媒體,手握粉紅絲帶,共同呼籲大家關注女性乳房健康。

10月12日,中國臨床腫瘤學會乳腺癌專家委員會(CSCO BC)組織了「粉紅十月媒體座談會」。CSCO副理事長、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江澤飛教授、王濤教授、李健斌醫生,北京同仁醫院乳腺外科王宇教授、北京大學腫瘤醫院嚴穎教授;新華社、人民網、健康報、健康時報以及行業媒體——中國醫學論壇報、腫瘤瞭望、醫脈通、CCMTV和腫瘤資訊等多家媒體,共同出席了座談會。

通過專家與媒體朋友交流,希望將乳腺癌防治的機遇和挑戰、國內外乳腺癌診治指南的更新與運用、乳腺癌新藥研發進展以及人工智慧時代乳腺癌診療先進技術等相關信息,準確地傳遞給媒體,並期待藉助權威媒體的公信力,將乳腺癌的相關知識,科學地傳播給大眾。

江澤飛教授以「中國乳腺癌防治現狀——機遇和挑戰」為題,進行了報告。

近年來,中國乳腺癌治療已取得長足進步,CONCORD全球癌症生存監測結果顯示,2000~2014年間,中國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逐步提高,從75.9%上升至83.2%,某些地區甚至達到91.8%。這些成績離不開國內專家的不斷努力。例如CSCO BC專家委員會在內的一系列學會的成立,更是凝聚了國內一大批專家,為實現「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的「2030年總體癌症5年生存提高15%」偉大願景而努力。

CSCO BC成立以來,致力於學術交流、制定和推廣臨床指南、推進臨床規範化進程、組織臨床研究、乳腺癌大資料庫建設、人工智慧系統開發應用方面,取得了行業認可的成績,為CSCO學會工作和中國乳腺臨床腫瘤行業的發展貢獻了力量。

2017年,CSCO BC推出了《CSCO乳腺癌診療指南》,隨後專委會逐年更新指南,指南更加重視中國學者的研究成果和CSCO專家意見,融入了更多一線工作的臨床醫生的意見,兼顧了不同地區、不同工作經歷醫生的觀點,保證了指南的時效性。同時進行了上百場的指南巡講活動,使基層醫生獲益良多。

此外,CSCO BC積極參加國內外多中心臨床研究,聯合組織新藥臨床研究。目前,已經開展數十項臨床研究,涉及不同階段和不同類別乳腺癌,如乳腺癌內分泌領域的西達本胺、靶向HER2的吡咯替尼等一系列臨床研究在國際最有影響力的學術大會大會報告,ACE研究也於2019年在國際頂級期刊《柳葉刀·腫瘤學》(Lancet Oncol)刊登。2009年,CSCO BC最早引入Cellsearch技術,開展了首項循環腫瘤細胞(CTC)臨床研究,探索CTC數目與乳腺癌預後相關性,驗證了MBC患者中CTC數量≥5個時,預後較差。2017年迅速完成了Cellcollector的臨床註冊研究,為捕獲和利用CTC進行了良好的鋪墊。

大數據及真實世界數據研究得到更多重視。至2019年9月,CSCO BC已收集十三家單位共五萬四千餘例乳腺癌診療數據,資料庫中的 「HER2的診療現狀」,「中國不同年齡段乳腺癌臨床病理學特徵和診療模式的差異」,「cT1-2N0乳腺癌的腋窩淋巴結轉移情況和臨床處理現狀」,「ER低表達乳腺癌的治療模式」等真實世界研究結果已發表,引發了熱議,並獲得CSCO年會優秀論文獎。

在人工智慧決策系統應用上,CSCO BC利用IBM的Watson for oncology,探索了智能決策系統對不同疑難程度和不同層級醫生的幫助,對比智能決策和醫生決策,與國內外指南符合度,首篇研究報告已在2019年國際雜誌JCO CCI全文發表。同時,在科技課題的支持下,2018年,利用CSCO BC資料庫和CSCO指南,聯合國內科創公司浙江海心智惠,共同開發首個CSCO AI智能輔助決策系統,研究團隊最早利用中國患者資料庫、中國專家指南、和中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智能算法,最早研發了中國臨床腫瘤人工智慧輔助決策系統(CSCO AI),順利完成Ⅰ-Ⅲ期臨床研究,並在2019年4月在北京進行了全球首發,用於乳腺癌臨床治療決策。2019年9月,在杭州和青島分別舉辦了首批CSCO智能醫生培訓,開始臨床推廣應用,深受醫生歡迎,也得到行業認可。

CSCO BC專委會在CSCO總會領導的支持與關心下誕生成長,將繼續秉承CSCO 「傳承創新、攜手同行」的精神,不忘初心,繼續前行。通過推動CSCO乳腺癌指南的全國巡講與更新工作,推進我國乳腺癌治療的規範化;通過進行大數據、人工智慧方面的科研項目和臨床項目合作,走向國際前沿水平;同時,將通過加強內部管理分工,行業內兄弟學會交流與合作,與同道們攜手同行,為解決中國乳腺疾病的臨床問題作出貢獻。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NZ9L1m0BMH2_cNUg6BM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