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T與2.0L差距在哪裡?10萬公里之後見分曉

2019-12-14     天下有車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在購車的時候需要考慮的因素非常多,品牌、車系國別、車型甚至是外觀顏色都得想好,但其中困擾了不少「准車主」的一個關鍵性問題,便是選渦輪增壓發動機還是自然吸氣式發動機。說到這裡,近期就有準備購進新車的網友提出了一個與此相關的問題,1.5T與2.0L差距在哪裡?老司機給出了分析和解答,其表示:10萬公里之後見分曉!



其實上這個問題確實值得探討,因為對於車輛發動機的選擇而言,最為關鍵的一項性能就是動力,普通消費者一般也就能看看其帳面數據,主要就是最大功率以及峰值扭矩這些,這樣來看的話,其實當前主流車型上所搭載的2.0L自然吸氣發動機和1.5T渦輪增壓發動機基本上相差不多。不過從出力特性上來看,二者卻有著不小的差別,自然吸氣發動機動力輸出過程表現得更為線性,基本上踩多深的油門就能給出多大的動力,但渦輪增壓發動機則不同,存在「渦輪遲滯」效應,尤其是在突然深踩油門想要急加速的時候,發動機可能要過個1到2秒能給出反應。並且還有一點就是,當發動機轉速達到一起區間之後,所產生的廢氣才能有效的推動渦輪帶動同軸的葉輪旋轉進行增壓,而在渦輪介入工作之前,1.5T發動機的動力表現也就和1.5L差不多,同技術條件下肯定是不如2.0L自然吸氣發動機的。



看完了動力上的差別,接下來就得對比耐用性了,在這一點上,渦輪增壓發動機通常都是不如自然吸氣發動機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個就是多出了一整套渦輪增壓裝置,構造更加複雜,所以出故障的可能性會高於結構相對簡單的自然吸氣發動機,還有一點就是渦輪機的缸壓更高,因此在發動機運轉時缸壁等部件的負荷會更大,有研究數據表明,在其他技術條件不變的前提下,發動機工作缸壓的增加會提升其故障率。耐用性的差別一開始還看不出來,通常情況下車輛行駛里程達到10萬公里之後就會逐漸顯現。



以上就是經驗豐富的老司機所指出的,1.5T與2.0L發動機之間的差別了,不過同時也要注意到,從節能減排的角度出發,小排量的1.5T是有其優勢和積極意義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NYVHAW8BMH2_cNUgB66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