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程人員都要隔離嗎?權威回應來了

2020-01-30     餘杭晨報

1月29日晚間,央視白岩松在節目中提問相關肺炎疫情問題,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回應返程人員是否要隔離。

李蘭娟表示:每個人對自己的健康情況要清楚,單位也要清楚。如果你從來沒有去過疫區,沒接觸過感染的人,身體健康,體溫正常,回程後也是健康的,那沒必要隔離;如果你曾經接觸過疫區,就要堅持醫學觀察,確保沒有感染;如果已經感染,一定要嚴格做到兩次病毒檢測都是陰性後再回去。單位也應該對進入的人進行調查,這樣才能防止在大城市的流行。

與此同時,年初五晚上,春運返程高峰前夕,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專家、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受邀與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就新型冠狀病毒的最新情況進行了一場關鍵的對話。

胡錫進:現在春運返程高峰很快就要到來,會不會出現第二波疫情的爆發?

曾光:我們公共衛生工作就是這樣,不是在一個理想狀態下做事情,它要兼顧到社會正常運轉的需求。只要我們做到最大程度上防範,及時發現病人及時隔離,我覺得就是在動態中解決問題。在理想的靜態中解決問題,那是不現實的,那不是公共衛生,公共衛生向來都是在社會動態當中的。

胡錫進:馬上大家就要坐火車、坐飛機回到工作地點,比如說同車廂、機艙里如果有一個患者,我的感染幾率有多高呢?

曾光:世界衛生組織有一個規定,坐飛機是前三排後三排作為密切接觸者。請大家不要過度反應。過度反應還有很多表現,比如聽說臨床大夫被感染,大家都去戴護目鏡,護目鏡應該給醫務人員的,老百姓沒必要戴護目鏡。

現在武漢以外的城市發現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還是初期感染占絕大多數,相對重症較少。與SARS比起來,SARS當時幾乎沒有什麼輕症病例。但是SARS的好處是「敵我分明」,沒有隱性感染,症狀出來就儘快隔離,潛伏期沒有傳染性。在這一點上來說,武漢這次肺炎是敵我不分的,有些病人不到肺炎的程度,但他是傳染源。我們現在不是防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而是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所以我們現在診斷標準已經更新到第四稿了,說明什麼?病情變化的快,我們只有適應它,跟它賽跑。

但我們不怕敵人強大,我們最後要圍殲它。現在是其他省份要爭取打個殲滅戰,武漢和湖北省打個反擊戰。我的道理不是書本上的,不是模型推論的,我們是實戰經驗。病整個弄清楚以後,其實沒有必要那麼恐懼,28日一天出現26例死亡病例,其中25例在湖北省,只有1例在湖北以外,說明什麼?我們不怕病例多,我們讓它緩慢地均勻地出現,我們好防治,救治力量也足。但是大量病人集中出現,如果你救治力量不足,搶救力量不足,隔離措施不得力,就會造成病例的指數級增長,就是武漢現在的情況。

胡錫進:非疫區回來的,開始集體工作之前,需要自我隔離嗎?

曾光:我覺得現在還沒看到有這種必要,我只代表我個人意見。不能完全封閉了,那種封閉我覺得是過度反應,傳染病給人類社會帶來的損失不但是疾病的病死損失,也包括兩種損失,一種損失就是恐懼造成的,一種就是過度反應造成的。這部分我們應該是可控的,不應該隨大流。

來源:綜合央視新聞、胡錫進觀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NV5k9G8BjYh_GJGVd5u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