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這樣?我的攝影工作室和桌面2.0

2020-08-18     波導終結者遊戲解說

原標題:長這樣?我的攝影工作室和桌面2.0

大家好,我是波導終結者。

最近工作室又折騰了一番,感覺是時候出個2.0綜合文了。不過我的風格偏實用,感覺稍微有點雜亂,大家湊合湊合哈。

整理了一下桌子,之前擺件太多還自己給掃地上摔了。背後的燈是棒燈,平時拿來補光、掃光用的,所以雖然能照一下氛圍,效果跟燈條還是沒法比。一直沒買裝飾燈條,因為除了裝飾並不能拿來作其他用,是不是太偏實用派了……

這套合金彈頭是之前眾籌的,拼起來當個攝影時候的擺件。看見不少朋友說馬家上面有真合金版的,各方面做工細節也都更好。不過這家是和SNK正版合作的,怎麼說呢,SNK這麼多遊戲一路玩過,也基本都是白嫖,就當補個票吧。

裡面的那些小人我扔抽屜里了,站也站不住,粘也粘不住,它的材質是那種軟的,普通膠水都粘不了,各種肘子人頭亂飛,乾脆還是收起來吧,要用再掏出來。

衝擊波老頭我也買了,太大了,而且燈做得很挫,現在收盒子裡了……該慶幸一下沒有買內褲俘虜老頭吧。這一批出來的時候好像太趕,腳都沒粘好,廠家還和6號坦克底板補件一起寄了瓶502過來……

顯示器是之前華碩TUF的VG27AQE,顏色好,刷新率高,底座升降旋轉還帶揚聲器~反正工作室的話我是懶得額外放個音箱的。

顯示器掛燈堅持用明基的,幾百塊錢能讓我散光的眼睛恢復健康嗎?不能,但至少可以避免重蹈覆轍。另外,顯色指數很多人也忽略了,大家可以了解一下,顯色指數高的燈為什麼貴,我記得之前B站一位攝影師曬過一盞十萬多的,對,十萬多。顯色指數高的好處就是,有時候我可以直接拿電腦桌來當底景拍攝,也不用額外打光。

接下來就是桌面外設套了。之前一直有個想法,就是說有沒有得把外設和PC整套都弄成同一家的呢?仔細看了一圈,目前還沒有,總會有缺,那目前還是先整外設吧。

賽睿這塊QcK Prism Cloth是全球第一款RGB軟墊,之前家裡電腦U口實在是不夠用了,所以用的是不帶燈的長桌布。現在這塊放工作室用挺好。其實最早玩到RGB滑鼠硬墊的時候,我是沒想到發光軟墊這麼快就能出來的,最終還是市場推動研發啊。

鍵盤是賽睿的Apex5。其實我一直很喜歡青軸手感的輸入反饋,也就是確認感,只是家裡用的話真的是太吵了。現在工作室用就沒人嫌我吵哈哈,而且右上角的OLED顯示屏和金屬音量滾輪實在是舒服。之前看有人把這個OLED螢幕做了個Flappy Bird小遊戲,賽睿其實有開放API,從SSE找到技術博客再進到github就有,不過現在沒那精力折騰啦。之前看見有三方軟體可以在這塊螢幕上顯示系統溫度等信息,新版的SSE已經可以直接原生顯示了。

耳機是寒冰Pro無線+GameDAC版,在參數上基本是遊戲耳機的頂天了。工作室實話說用電腦的時間沒家裡那麼長,所以就沒上無線版。寒冰系列的海綿耳罩在這種天氣用,透氣性是很好的,前幾天外設群里剛剛有小夥伴在問西伯利亞200還有沒有得賣,然後說另外買個海綿罩……其實我自己家裡也收著個西伯利亞V2,這在當年是信仰,但是新款確實用起來更舒服。

前陣子賽睿還出線夾了,就是普通的鐵駝子,不帶USB HUB。工作室這裡暫時U口還夠用,能省一條線是一條線吧。大家也看到我桌面上的線還是有些亂,其實藏倒是能藏一些,只是感覺沒啥必要,不喜擺拍。

滑鼠是Sensei 310,之前在家裡吃雞主力鼠,現在沒啥時間玩遊戲了,就帶來這裡繼續服役。可以看到左鍵已經被我磨了一塊了哈哈。這模具用起來是真舒服,分體式按鍵確認感也挺強,定位準確,重量也比較輕。難怪某職業選手追著滿世界找同款~

現在用的這台主機之前提過,實際上是工作室的小夥伴的。我是一直想自己再組一台,不過預算有限,總得慢慢來。

機箱我倒是挑好了,骨伽的影武者X7,可能因為我想要添加的硬體比較多,所以一直比較喜歡大箱大板,相對的預算也更難下手了……現在機箱側板都是透明的了,不這樣的話裡面的RGB誰看得見呢~

接下來到了攝影部分,之前入了這個樂歌的電動升降桌,大部分人應該都是拿來當電腦桌或辦公桌吧,我拿來當攝影台。之前評論里有的朋友無法理解,其實你當它是生產力工具就對了~你在家裡用,時間最長的是坐電腦前面,那就拿它來當電腦桌;我在工作室用,時間最長的是在拍東西,那就拿它當攝影台。

除了升降方便精確之外,我看中這款E5的黑色款,因為它表面是黑色鋼化玻璃的。其實我之前一直考慮買一塊,但是因為桌子不行,所以一直猶豫中,這裡就一步到位了。相較於亞克力和PVC,鋼化玻璃用作倒影板明顯省心很多,不用擔心劃傷,想怎麼擦怎麼擦。

之前用的桌子,雜牌摺疊桌,我忽略了中間這個接縫會不平的細節,現在拿來堆雜物了。B站看到有大佬介紹說去宜家收便宜的桌板門板啥的來當攝影底板,但是我們這裡沒有宜家啊啊啊啊啊~

燈方面,之前618入了倆神牛的SL60W,主要是保榮口好接東西,然後我暫時也沒有外拍需求。當時一直猶豫買常亮燈還是買閃光燈,後來算了一下,閃光燈沒法常亮,視頻又得再添燈,空間和預算上都有點捉急。

另外這款是有遙控器的,像有的頂燈升高上去,關個燈簡直是要命,有個遙控器就方便多了。不過這個遙控器有一點很詭異,亮度只能降到40%還是50%來著,而直接用機子後面的旋鈕是能降到10%亮充的。

買器材有時候確實會走一些彎路,比如這個小的背景架,當時還沒弄工作室,尋思著家裡用夠了。過來這裡發現根本不夠用,只能乖乖再買大的,如果當時直接買大的,小個的錢就省下來了。不過這種背景架非常輕,掛燈是肯定要翻的,不用說燈了,之前掛個綠布都翻了。

之前手癢還弄了個物理穩定器,小斯坦尼康,結果發現我TM根本就沒模特。這東西就是調平麻煩,過段時間攢點預算,打算試試看那種快裝板,調平一次之後直接裝上去下次就不用調了。

弄了個C-FORCE的帶安卓的顯示屏,夾在魔術腿上當監視器和提詞器,除了太大夾不上冷靴外都還好。其實無線方案我也有試過,不過延遲還是有,有時候也會卡住,還是接線比較直接。相機買個轉接線,螢幕自帶標準HDMI,直插就能用。索尼的翻轉屏就不要指望了吧……

獨腳架,拍視頻三腳架確實不好用,特別是球型雲台。這種液壓雲台水平搖或者垂直搖好用。但是這玩意兒沒有三腳架穩,切記不要輕易離手。

還有這個手動滑軌,一直在糾結要不要額外配個雲台,因為三腳架或者獨腳架上的拆過來也能用。不過當時買太長了,有時候架不住~當時買個60cm碳纖維的感覺會比較易用一點。但是一分錢一分貨吧,液壓雲台要稍微順手一點的至少要兩三百吧,後面再說吧~

剩下的置物架和其他雜物什麼的就不看了,上面東西一團亂,上百個螺絲,兩個大男人裝了一下午~

最後感謝觀看,後續有升級再繼續跟大家分享吧。喜歡的朋友點個關注和讚唄,我們下期再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NPL7AnQBd8y1i3sJubU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