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十大最佳夜生活城市之首,對中國免簽,叫「白城」卻名不副實

2019-08-15     沙漠玫瑰Rose

世界上有些城市讓人一見傾心,而有些城市卻耐人尋味。用一個時髦的詞叫「第二眼美女」,靜下心來才能發現她的美。

貝爾格勒(Belgrade),就是其中之一。

作為塞爾維亞的首都,她也是前南斯拉夫的首都,是歐洲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因地處巴爾幹半島中部,被譽為「東西方世界的十字路口」。隨著塞爾維亞對中國普通護照開放免簽,國人前往這一地區也越來越便捷,帶著好奇心,我來到這座伴隨著戰爭幾度興衰的城市。

我印象中的塞爾維亞,並不是一個令人神往的國度,在80後一代人的記憶里,二十年前這一地區還陷於戰火之中。其實早在2015年,《孤獨星球》就已將其評為「世界十大最值得旅行的國家之一」,貝爾格勒更是榮登「世界十大最佳夜生活城市」之首。

藍色的多瑙河與薩瓦河在這裡相愛擁吻,貝爾格勒有個好聽的別稱叫「白城」,相傳公元878年,一群商人和遊客乘船遊玩,船行至薩瓦河與多瑙河交匯處,眼前出現了一大片白色石塊建成的房屋,大家不約而同地喊道「Beligrad」。在斯拉夫語裡「Beli」意為「白色「,「Grad」意為「城堡」,就是貝爾格勒城市名稱的由來。

多瑙河與薩瓦河交匯處

卡萊梅格丹城堡

來到這裡,我才意識到自己對這個世界知之甚少。貝爾格勒歷史上經歷了大大小小115次戰爭,曾被夷為平地高達44次!所以她稱不上是一個有特色的首都,不同朝代民族更迭使得這座城市缺乏一以貫之的歷史,只不過在「毀滅-重生-又毀滅」的輪迴中一次次涅槃,從城市建築看上去,經濟水平目前仍屬歐洲末流。

薩瓦河穿城而過,將貝爾格勒分為老城和新城。西岸為新城區,貝爾格勒大部分居民區、塞爾維亞大廈、最大的shopping mall以及中國駐前南斯拉夫大使館舊址都位於這一地區,基本就是一個現代化的城市;東岸為古色古香的老城區,擁有保存完好的波西米亞鵝卵石街道、散落其間的教堂和古老的防禦工事,也是最受遊客歡迎的地區。

走在街頭,我琢磨著「白城」名稱的傳說,心想說不定當時商人們是眼花了,這座城市哪裡有一點白色?一抬頭,聖薩瓦大教堂的穹頂在不經意間躍入眼帘。或許,現在只有它能夠撐起貝爾格勒昔日「白色之城」的稱謂了。

無論從哪個角度看,聖薩瓦大教堂(Hram Svetog Save/Church of Saint Sava)都有一種攝人心魄的美。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東正教教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堂之一,毫無懸念地成為了貝爾格勒甚至整個塞爾維亞的地標性建築。潔白如玉的大理石和花崗岩築成的外牆,撐起綠色的半圓形穹頂,頂部的鍍金十字架高達12米。

聖薩瓦本名拉斯特·尼曼雅(Rastko Nemanjić),是塞爾維亞中世紀尼曼雅王朝的開創者斯特凡·尼曼雅一世的三子,也是他最小的兒子。小王子本就聰慧過人,老國王更是偏愛有加。誰知這小兒子年紀輕輕就看破紅塵,對權力毫無興趣,20歲就前往希臘「聖山」阿索斯山修行,還改名為「薩瓦(Sava)」。老國王起初頗為不滿,但隨著大兒子篡位未遂被鎮壓,老國王也對王權爭鬥心生厭倦,將王位傳給二兒子後,前往希臘與小兒子一同修行。

薩瓦可不是在山裡清修,他建起了塞爾維亞的總主教區,創立了國家已知最早的一部憲法《Zakonopravilo》,更開創了塞爾維亞中世紀文學的先河。從此,塞爾維亞人有了自己的精神支柱,才能在一次次的戰爭中不懈鬥爭。薩瓦也被追封為「聖薩瓦」,在塞爾維亞人心中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

聖薩瓦

一生榮耀無數的聖薩瓦去世後,遺體葬於塞爾維亞南部Prijepolje的Mileševa修道院的宗族教堂中。尼曼雅王朝衰落,鄂圖曼帝國入侵巴爾幹半島。1595年,鄂圖曼帝國首相思南帕夏將聖薩瓦的遺骸帶到了今天聖薩瓦大教堂的地方焚燒,想以此摧毀塞爾維亞人的信仰,沒想到招來了更激烈的反抗。隨著塞爾維亞的獨立,1895年,在遺骸被焚毀300周年之際,塞爾維亞東正教會成立了「聖薩瓦教會建造協會」,規劃籌建一座大教堂以此來紀念聖薩瓦。

然而教會們想的還是太幼稚了,在此後一百年的時間裡,巴爾幹戰火不斷,1935年才匆匆奠基,教堂所在地卻又先後作為了停車場和庫房,就連國家總統都認為它只是一座古老城堡的廢墟!直到1985年教堂才重新開始施工,隨著南聯盟分解,建設再次停滯,2000年重又開工,整個外部建造直到2003年12月才宣告結束,此後加以修修補補,近兩年外部才算徹底完工。

教堂打破了昔日橫短豎長的結構,基本為正方形,東西長91米,南北長81米,70米高的圓頂四周有四座44米高的尖塔,內部可容納10800名信徒。聖薩瓦的雕像豎立在教堂外面,雙手側舉,一手持聖經,一手緊握十字架。

既然它是一座教堂,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供人朝聖,自然不收門票。儘管已經有足夠的心理準備,但步入教堂時看到的場景依然觸動了我:毫無傳統教堂的金碧輝煌,完全就還是一個「毛坯房」。按照原來的計劃,內部要完全鋪滿馬賽克壁畫,中央穹頂繪製基督聖像。但從施工進度上來看,以及無法預計的各種突發情況,這個教堂何日才能徹底完工還真不好說,說不定能跟著名的「爛尾樓」巴塞隆納聖家堂比比進度。

聖薩瓦教堂就像是這座城市的一個縮影,對於塞爾維亞人來說,它更像是一座象徵信仰、文化和自由的豐碑。居民來此向神明默默禱告,重要的節日也會來此慶祝。

今天,這裡的人們熱情、友善、文明、開放,街邊的咖啡館裡坐滿了享受時光的人們。雖然叫「白城」卻名不副實,在我看來它應該是一座五彩繽紛的熱辣城市。每到夏天,薩瓦河和多瑙河兩岸擠滿了青年男女,夜夜笙歌,他們似乎不知道「憂傷」為何物。我學到的第一個塞爾維亞詞就是「Kafana」,確切地說就是酒吧夜店。在塞爾維亞人眼裡,Kafana適合一切,這裡有酒有音樂有朋友,喜怒哀樂都可以來此發泄。

夏天是最適合貝爾格勒的季節,凌晨一過,城市的夜生活才剛剛開始。酒吧開到船上是貝爾格勒著名的一景。因為這裡曾經有一條規定:酒吧和夜店營業時間不能超過凌晨0點,但卻沒有對河上的限制,聰明的塞爾維亞人就把店鋪開到了船上,這樣可以一直狂歡到天明。

站在河畔遙望這座城市的夜景,耳畔邊響起船上狂歡的樂曲聲,沒想到貝爾格勒的夜晚竟如此繁華,這座城市在歷經戰火洗禮之後,方顯傲世風骨。對於這裡的年輕人來說,過好當下的每一天才是最重要的。難怪有人說,貝爾格勒是世界上最狂野的派對目的地之一。

===================

【作者:沙漠玫瑰】

環球旅遊達人,旅行體驗師、自由撰稿人、嘉賓主持、旅行分享師、跨界自媒體人。已隻身旅行過五大洲近50個國家,200餘座城市。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NLb0umwBJleJMoPMcZD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