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喜劇班」開班,導師點評畫風不同,陳佩斯專業郭德綱接地氣
文丨悠悠閒雲
不少演員都感慨說喜劇不好做,不管是曾經的喜劇小品王者,還是時下像德雲社這樣的相聲團隊。甚至如今的不少喜劇已經開始變味:喜劇不再是喜劇,更像是催淚的悲劇。觀眾其實並不喜歡那些笑著笑著就哭了的喜劇,更喜歡能一直笑。縱觀那些留給觀眾的經典喜劇就能發現:那些喜劇少了煽情的元素,觀眾享受到的是從頭笑到尾的快樂。
喜劇不好做,喜劇類的綜藝節目其實也很難。觀眾心目中的爆款喜劇類節目也因為喜劇演員的匱乏讓觀眾隔著螢幕都能感受到那種尷尬,演員們的尬演,觀眾只能棄劇。有時候可能對觀眾來說,希望越大可能失望也越大。「金牌喜劇班」宣傳期也是讓觀眾看到不少的希望,因為這檔節目出來平台夠大夠輝煌之外,三位導師也讓觀眾期待。
陳佩斯是他那個時代的喜劇王者,可惜之後因為種種原因消失在觀眾視線很長時間。他和朱時茂的合作也給觀眾留下了很多的經典,每年的央視春晚觀眾也都在懷念,陳佩斯很多年卻不接受平台拋出的橄欖枝。這次能重返央視,曾經的鐵桿觀眾也算是親眼經歷了陳佩斯有生之年系列。
郭德綱更不用說了,他已經做了不少喜劇綜藝節目的導師,更主要的是德雲社已經是相聲界公認的龍頭老大。這次央視官媒的平台在宣傳郭德綱的時候也是給予很大的肯定,說他是「中國相聲界裡程碑式的人物」,就他對相聲的貢獻,這麼說對他來說也是當之無愧。
英達是中國情景喜劇的開拓者,之後也是因為離婚讓事業斷崖式的下滑,也是消失了很長時間,甚至有關他的消息有些還是負面的。就三位導師的身份來說,英達和陳佩斯都是如假包換的星二代,只要郭德綱是從草根一步步走到今天。於是在第一期的節目中,三位導師的點評就能感受到他們各自的畫風不同,英達和陳佩斯顯得專業些,郭德綱卻很接地氣。
第一期「金牌喜劇班」播出之後,真的是應了那句:希望越大失望越大。除了幾位相聲演員給人的感覺還算出點彩之外,小品喜劇演員給人的感覺真的是後繼乏人。陳佩斯曾經的小品很經典,回歸之後看著小品時下的狀態不知道是不是會覺得很痛心呢?包括他的點評,觀眾覺得他確實足夠專業,但是有人卻覺得他有點裝。給人的感覺不如郭德綱看著舒服,甚至也不如英達的點評看著舒服。
一期節目下來,演小品玩煽情的多數觀眾都想選擇快進。就導師點評來說,郭德綱自己也說了,陳佩斯和英達是在用專業的角色點評,而他是在用觀眾的角度點評。這麼說郭德綱就直接把自己的身段放低,其實一開始被主持人點贊說他是「中國相聲里程碑式的人物」時,郭德綱的回應也很喜感,他說自己還是個「小學生」,跟他們兩位比還是個「寶寶」。
說實話,演員們任何表演最終都是呈現給觀眾的,觀眾的肯定才是最大的肯定。看得出不少選手是第一次登上央視這個大舞台,緊張肯定在所難免,有選手就緊張到從頭至尾汗流不止,連隨身的麥克風都給甩掉了。但是既然能走到這個舞台需要的就是鼓勵,導師冷冰冰的專業點評肯定會讓他們更緊張。從底層走到導師的郭德綱肯定感觸最深,於是郭德綱對每位學員都不忘鼓勵。
雖然他會提到選手的缺點,已經不合理的地方等等,但是他的口氣卻很難緩解選手的緊張情緒。更能看得出郭德綱很愛才,三個導師都願意錄取的選手最終也選的是郭德綱。有觀眾覺得那些選手選擇陳佩斯和英達可能會有專業的提高,但是有選手卻是被郭德綱傳統功底給折服,希望能從郭德綱身上學到更多的東西。
這期節目之後,郭德綱收穫了三組學員,英達收穫一組,陳佩斯暫時還能收穫到學員。節目中也能看出陳佩斯的落寞,有觀眾的評論也很客觀:英達老師當年的我愛我家和編輯部的故事太火了。至今無法超越的經典,陳佩斯老師當年的小品絕對是無人能夠比拼,但是現在肯定是郭德綱老師最火,畢竟陳佩斯和英達鼎盛時期已經過去了,其實每個老師都在自己的時期是非常值得追隨的,但是畢竟相比較現在是郭德綱時代了,哎,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很喜歡陳佩斯和英達,但是屬於二位英雄的時代畢竟已經落幕,現在看到二位有一絲傷感。
其實不管是任何形式的喜劇,最終能得到觀眾喜歡才是硬道理。陳佩斯和英達離開觀眾時間可能太久了,像陳佩斯當年的小品就很接地氣,如今坐在導師席上帶給觀眾的感覺卻開始很高大上。不同的是,郭德綱不管是在舞台上還是像這樣在導師席上,看不到他有什麼變化,觀眾和選手能認可他,就是他的魅力所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NKF8fHcB8MnI47IjYaT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