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漢宣團隊(守月)無授權禁止轉載
春秋時期,東周王室式微,天下諸侯不奉詔令,一些有實力的諸侯國為了爭霸天下,不斷征討,合併小的諸侯國,一時間紛爭不斷。彼時,晉文公和秦穆公都想成為天下霸主,他們兩個為了擴大疆土多次合作,說起來他們還有一段淵源。
晉文公重耳是晉獻公的兒子,但他並不是太子,晉獻公的寵妃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當上太子,於是設計殺害了太子申生,重耳和他的兄弟夷吾因為驪姬的構陷一直都在逃亡,巧合的是兩人先後都得到了秦穆公的幫助,才得以回到晉國。當初秦穆公就看好重耳,但是秦國的大臣告訴他,重耳聲名遠播,且又有五個能幹的朋友,如果重耳當了國軍,勢必使晉國強盛,這樣的局面對秦國不利,於是秦國放棄了支持重耳的想法,改擁立夷吾,夷吾於是當上了晉惠公。晉惠公病死之後,重耳才又回到晉國,是為晉文公。
秦穆公和晉文公相約伐鄭,師出必有名,聯合出軍更要名正言順,晉文公翻了一下舊帳。一是重耳在逃亡時期路過鄭國,但是鄭國國君鄭文公認為他只是個落魄公子,不值得禮遇,對重耳無禮。二是在城濮之戰中,鄭國曾經慫恿楚成王,並且出兵幫助楚國,攻打晉國,結果楚君戰敗,鄭國又趕緊派使者到晉國,這等見風使舵的小人行徑讓晉文公非常不齒。
秦晉兩軍駐紮在鄭國都城附近,大軍壓境,這下讓鄭文公慌了神。大殿上,鄭王和大臣們都神思慌亂,愁眉苦臉,這時候大夫佚狐從容不迫地站出來:「大王,臣下有一個人選,不可可否?」鄭王說:「快講,快講。」佚狐說:「派燭武去說服秦君,讓他們退兵。」「燭武?」一時間,大殿上像炸開的油鍋,議論紛紛,「燭武已經七十多歲了,養了一輩子馬,他能行嗎?」鄭王沉思了片刻,「佚狐,你可認真?此等大事容不得差錯。」「臣絕無戲言,此事非他不可,燭武去,秦師必退。」「好。」於是派人去請燭武,燭武在鄭王的請求下答應了。
這一日,繁星閃耀,月光皎潔,年邁的燭武坐在筐里,被送出城,燭武心中清楚,晉文公為何來攻打鄭國,可是晉文公真的是因為記恨鄭文公對自己無禮,鄭國貳附於楚晉,維護周禮,才來伐楚的嗎?當然不是,天下熙來攘往皆為利益,這件事情跟秦國沒有任何關係,秦軍來湊熱鬧不過也只是為了分一杯羹。心中有了盤算,燭武鎮靜下來。
秦軍一見從城牆上下來一個老頭,說是鄭國的使者,心中嗤笑,沒有半分威脅的老頭,拿什麼來談判?秦穆公親自接見了燭武,禮遇有加,燭武憑著自己對各國形勢的把握,和懇切的言詞,句句話都從秦國的利益考慮,讓秦穆公聽從了他的意見。
首先,他一個老年人,垂垂老矣,外形上很具有迷惑性,秦王一見他就放鬆了警惕性,他又表明了自己的來意,自己作為了一個從未被重用過的喂馬官,並不是為了鄭國而來;其次,他分析各國形勢分析的頭頭是道,讓秦王對這個老人刮目相看,他告訴秦王,在秦晉大軍的圍攻下,打下鄭國是很容易的,但是秦國距離鄭國那麼遠,管理起來並不容易。這就白白地把鄭國這麼大的土地送給了晉國,晉國的強盛勢必對秦國,秦王覺得他說得很有道理,已經開始有些動搖;燭武又誘之以利,如果秦國放棄攻打鄭國,鄭國上下必定會感念秦國的恩德,以後秦國往來鄭國必定以禮相待,供給物資,提供驛站,給予秦人方便,鄭國的滅亡與秦國無利,鄭國存在卻能為秦國帶來好處,秦穆公陷入了沉思.
最後,燭武使出了殺手鐧,講出了晉國與秦國的舊事,秦穆公當年幫助夷吾回國,夷吾曾經許下承諾,若能當上國君要把土地割給秦國,可是晉惠公一回去就反悔了,再看看他的兒子,您把女兒都許配給他了,他照舊忘恩負義,有了這麼多的前車之鑑,如今晉國許諾給您的,當真會實現嗎?晉國一直都很貪婪,真要是把鄭國打下來了,晉國再想擴張,就只有去奪取秦國的邊境了。秦穆公聽到這裡,又恐又怒,「先生,你可有何良策?」
燭武眼見時機成熟,不慌不忙地道出了自己的來意,與鄭國結盟,退兵就可免除日後的後患。秦王很高興,不僅與鄭國簽訂了盟約之後退兵鄭國,還派自己的臣子留守鄭國,以抵抗晉國大軍的攻擊。晉文公見秦軍退兵,於是也離去,鄭國免於戰亂。
燭武,一個年邁老人,一生未被鄭文公重用,但他深明大義,捨生救國,終以一人之力,阻擋百萬大軍,隻身入敵營,不卑不亢,巧言善辯,勸退秦軍,自此留名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