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奮!與央視共同關注這兩件大事!

2019-09-23     發展北京

雄安新區、北京城市副中心,

巨筆宏圖構建出的北京新的兩翼。

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穩步推進,

「兩翼」雛形初顯。


9月21日,中央電視台先後播出專題新聞,聚焦北京新的「兩翼」最新進展。趕快來關注

雄安新區

「三校一院」項目開工


近日,雄安新區首批公共服務與民生保障項目——由北京市支持建設的「三校一院」項目正式開工建設。

「三校一院」項目,是指由北京市全額投資建設幼兒園、小學、中學和綜合醫院各一所,建成後移交雄安新區;並分別由北京的北海幼兒園、史家胡同小學、北京四中、宣武醫院提供辦學辦醫支持。




根據初步計劃,由北京市採取「交鑰匙」工程方式建設的「三校一院」項目中,幼兒園項目將於2020年下半年竣工,小學和中學項目2021年下半年竣工,醫院項目2022年底竣工。




北京市委市政府京津冀協同辦副主任劉伯正表示,雄安新區作為非首都功能的集中承載地,要做好(功能)承接,先要有公共服務的功能作為支撐,要解決看病、就醫、孩子就學、入園這些民生問題,因此選擇這些項目作為先行啟動的項目。

目前,北京市各有關部門在交通、政策、產業等領域,也與雄安新區全面展開項目對接。

教育方面,中關村三小雄安校區、朝陽實驗小學雄安校區等4所對口幫扶學校已深入開展課程建設、跟崗研修等工作。京雄兩地教師教研、學生互訪活動超過1500人次。

醫療方面,北京婦產醫院等5所市屬醫療衛生機構通過派駐專家、業務培訓等方式,幫助提升雄安新區對口機構的醫療衛生服務水平。

交通和產業協作方面,京雄城際鐵路北京段開始試運行;京雄高速公路力爭今年底開工建設;京港台高鐵京雄段項目前期工作正加快推進。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產業規劃加快編制,入駐新區的12家中關村企業正在參與服務白洋淀綜合治理、雄安設計中心等項目。

城市副中心

規劃建設高質量推進



千年大運河北首、百里長安街東端的通州,自古就是京畿咽喉重鎮,如今有了嶄新的歷史使命:作為首都北京「新兩翼」的重要一翼,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緊鑼密鼓展開。



大運河畔,已經建成的萬畝森林公園,白鷺成群、鳥兒嬉戲,吸引著不少攝影愛好者。

緊臨運河森林公園西側,這個占地約11平方公里,相當於3.8個頤和園大小的城市綠心,已完成千畝示範區主體綠化建設。

水清岸綠,藍綠交織,去年建成的華北地區最大多孔大跨度液壓鋼壩閘,讓大運河得以保持最佳水位;3年來建設了90多座污水處理廠、站,明顯改善了副中心的河流水質。

把握好「都」與「城」,協調好「舍」與「得」。

今年1月11日,北京市第一批市級機關搬入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35個部門、1.2萬多名機關幹部來到這裡辦公,成為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重要里程碑。



北京城市副中心黨工委管委會發改局局長張艷林說:「通過市級黨政機關跟市屬行政事業單位的搬遷,帶動了中心城(區)相關功能和人口向城市副中心疏解,以及相關產業的優化布局,促進了中心城區與城市副中心緊密對接,良性互動,更好地加強了對中心城區首都功能的服務保障。」

由於歷史原因,過去集中在北京中心城區的文化、醫療、教育等資源,正在北京城市副中心加快布局。

今年6月,友誼醫院通州院區已正式開診。北京黃城根小學通州校區、北京學校小學部也在今年9月開始招生。

國家大劇院台湖舞美藝術中心運營1年來,已開展各類活動和演出近百場,接待觀眾超過36000人次。

北京西至城市副中心的市郊鐵路不久前正式通車,從起始站到終點站只需半小時車程。

如今,燕潮大橋、首都環線高速等一批重點道路橋樑建成通車;廣渠路東延道路重難點控制性工程已進入攻堅階段;副中心的承載力和輻射力都在日益增強。

而在通州老城區,治理開牆打洞、增加便民設施、公廁改造升級等措施,使得70多條背街小巷環境得到整體提升。

北京城市副中心黨工委常務副書記、通州區委書記曾贊榮表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規劃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不是為了再造一座新城,而是要建設未來沒有城市病的城區,打造新時代城市建設發展的典範,我們一定要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推動副中心實現減量發展,創新發展,協同發展和高質量發展,努力將城市副中心建設成為無愧於時代的千年之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NBK3bG0BJleJMoPMvG1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