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層20年未經修繕,居民樓樓頂漏水嚴重,118戶受漏雨影響的頂樓業主苦不堪言,甚至有一位阿姨因為長期聽漏雨的滴答聲而失聰!由於頂樓業主、業委會、物業三方不能達成共識,維修工程竟然一拖再拖。
本期《向前一步》走進昌平區北七家鎮的西湖新村小區,為您講述樓頂「水簾洞」的故事……
動用公維基金居民有分歧
據調查,西湖新村小區建於1997-2001年,小區內28棟居民樓樓頂因防水層超過保修期限、20年來從未進行過中修大修,漏水嚴重,每到雨季來臨頂樓住戶的家就會變成「水簾洞」
在節目錄製前,主持人馬丁與溝通團陳旭律師、媒體評論員石述思老師來到頂樓漏雨戶家裡,實地了解情況。
三位老師發現,頂樓住戶基本每家都在屋裡準備了接水的盆、桶等器皿,牆皮開裂脫落,地板常年濕滑更是常事。
公維基金究竟能不能動?
在採訪中,受漏雨影響的頂樓居民希望動用小區的公維基金來解決問題,但是業委會和部分業主卻有不同意見。
現場,有居民認為漏雨問題根本無須「出動」公維基金,應該用物業費維修樓頂防水層。因為很多年來小區物業從不對物業費收支情況進行公示,所以部分居民質疑物業只收錢、不提供服務,堅持認為在這次漏雨問題上,物業應該負責到底。
而另一些居民則表示,公維基金要解決的問題不只漏雨一樁。儘管漏水屬於啟動公維基金的六種緊急情況之一,但小區里也存在其他緊急情況,需要同步解決,不能光給漏雨「開綠燈」。據了解,小區部分二、三層的住戶因為管道堵塞,每個月都要在家「游一次泳」。
公維基金到底能不能、該不該用作居民樓漏雨的維修費?在解決漏雨的同時,是否應該同步解決其他問題?專家將給出怎樣的解答?
業委會質疑物業評估價格
此前,物業曾邀施工單位對小區28棟居民樓樓頂做過勘察,並對修繕工程做出了477萬的價格預算。業委會卻對物業提出的修繕費用產生了懷疑。業委會為何會質疑物業提出的價格預算?物業又會給出什麼樣的解釋?
修繕樓頂防水已是迫不及待,公維基金最終能否啟用?頂樓住戶能否不再承受漏雨的困擾?西湖小區是否能再現「清明上巳西湖好,滿目繁華」的和樂景象?
本周日21:05,《向前一步》為您揭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