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星報》3月23日援引東京路透社消息,3月22日,國際奧委會召開了緊急會議,討論第32屆奧運會將何去何從。
會議上,國際奧委會同意暫時排除取消2020年東京奧運會、這一應對目前新冠病毒全球流行問題措施的選項,使日本奧運會大臣橋本聖子( Seiko Hashimoto)鬆一口氣。她表示,日本將尊重國際奧委會的決定,繼續前行。
然而,本屆奧運會的前景依然不樂觀。就在橋本聖子大臣的發言被公開的同時,加拿大奧運委員會和殘奧委員會宣布,由於擔心新冠病毒疫情,加拿大代表隊將不參加2020年東京奧運會。
加拿大率先發聲後,其他國家是否會繼續參會仍是未知數。
針對目前日本辦奧運會面臨的窘境,英國《太陽報》3月22日總結出了一個規律,即自1940年起,舉辦奧運會每隔40年,會有一次不順。
1939年奧運會應在德國舉行。一些歐美國家認為,德國如果成功舉辦此次奧運,得到的政治利益將過分可觀,因此,它們發起了聯合抵制。
隨後,日本東京獲得了1940年舉辦奧運會的資格,這是亞洲國家首次承辦該賽事。然而,由於日本軍方更希望舉行軍事演習而非奧運會,奧運會被迫再次改變舉辦地點。但隨著戰爭的爆發,芬蘭赫爾辛基也放棄了舉辦權。第12屆奧運會就此取消。
1980年,舉辦奧運不順利一事發生在莫斯科。由於當時的蘇聯曾入侵阿富汗,在莫斯科舉辦的第22屆奧運會遭到多個國家抵制。當時美國曾向國際奧委會提議,將奧運會搬至希臘舉行,遭到否決。自此,由美國牽頭、約60至65個國家宣布退出莫斯科奧運會。
雖然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仍如其舉行,但僅有80個國家參加,許多國家甚至只排出一名旗手參加開幕式。
圖源:網絡
編譯: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