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漢戰爭的第三股勢力韓信,他如果與劉、項三分天下,結果如何?

2019-08-04     小萌萌說歷史

朝堂上,漢高祖劉邦問一個開國將領:「像我的才能能統率多少兵馬?」將軍說:「陛下不過能統率十萬。」劉邦說:「你怎麼樣?」將軍回答說:「我是越多越好。」劉邦笑著說:「您越多越好,為什麼還被我俘虜了?」將軍說:「陛下不能帶兵,卻善於駕馭將領,這就是我被陛下俘虜的原因。況且陛下是上天賜予的,不是人力能做到的。」

這個將軍就是漢初三傑之一的淮陰侯韓信,他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蕭何譽為"國士無雙",劉邦評價曰:"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韓信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被後人奉為"兵仙"、"戰神"。"王侯將相"韓信一人全任。"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世出"是楚漢之時人們對其的評價。作為統帥,他率軍出陳倉、定三秦、擒魏、破代、滅趙、降燕、伐齊,直至垓下全殲楚軍,無一敗績,天下莫敢與之相爭;作為軍事理論家,他與張良整兵書,並著有兵法三篇 。 可就是這麼一個大名鼎鼎的人物,他的下場可謂淒涼,西漢建立後,呂后與相國蕭何合謀,藉口韓信謀反將其騙入長樂宮中,斬於鍾室,夷其三族。

其實韓信當日做齊王之時,那可是有和項羽、劉邦爭奪天下的資本的。劉邦在漢中之時,就拜韓信為大將軍。當時韓信對劉邦分析了楚漢雙方的形勢,舉兵東向,三秦可以奪取。劉邦採納了這一建議,立即作了部署,很快占取了關中。在楚漢戰爭中,韓信發揮了卓越的軍事才能。平定了魏國,又背水一戰擊敗代、趙。之後,他又北上降服了燕國。漢四年,韓信被拜為相國,率兵擊齊,攻下臨淄,並在濰水全殲龍且率領援齊的二十萬楚軍。 於是,劉邦遣張良立韓信為齊王。

齊地南面有泰山,東面有琅邪山,西面有清河,北面有渤海,這可說是四面都有天險的國家了。齊國的土地縱橫兩千餘里,糧食堆積得象山丘一樣高。光是臨淄就有居民七萬戶,每戶不少於三個男子,三七二十一萬,用不著徵集遠處縣邑的兵源,光是臨淄的士兵本來就夠二十一萬了。臨淄富有而殷實,居民沒有不吹竽鼓瑟、彈琴擊築、鬥雞走狗、下棋踢球的。臨淄的街道上車子擁擠得車軸互相撞擊,人多得肩膀相互磨擦,把衣襟連接起來,可以形成圍幔,舉起衣袖,可以成為遮幕,大家揮灑的汗水,就象下雨一樣,家家殷實,人人富足,志向高遠,意志飛揚。

韓信坐擁齊地之後,就連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項羽都來巴結、討好。項羽派盱眙人武涉前往規勸齊王韓信說:「天下人對秦朝的統治痛恨已久了,大家才合力攻打它。秦朝破滅後,按照功勞裂土分封,各自為王,以便休兵罷戰。如今漢王又興師東進,侵犯他人的境界,掠奪他人的封地,已經攻破三秦,率領軍隊開出函谷關,收集各路諸侯的軍隊向東進擊楚國,他的意圖是不吞併整個天下,不肯罷休,他貪心不足到這步田地,太過份了。況且漢王不可信任,自身落到項王的掌握之中多次了,是項王的憐憫使他活下來,然而一經脫身,就背棄盟約,再次進攻項王。他是這樣地不可親近,不可信任。如今您即使自認為和漢王交情深厚,替他竭盡全力作戰,最終還得被他所擒。您所以能夠延續到今天,是因為項王還存在啊。」


韓信由於曾在項羽麾下做過持戟的衛士,言不聽,計不用,所以他斷然拒絕了項羽。

當時,楚漢分爭,使天下無辜的百姓肝膽塗地,父子的屍骨暴露在荒郊野外,數不勝數。項羽從彭城起事,轉戰四方,追逐劉邦,直到滎陽,然後軍隊被困在京、索之間,被阻於成皋以西的山嶽地帶不能再前進,已經三年了。劉邦統領幾十萬人馬在鞏縣、洛陽一帶抗拒楚軍,憑藉著山河的險要,雖然一日數戰,卻無尺寸之功,以至遭受挫折失敗,幾乎不能自救。在滎陽戰敗,在成皋受傷,於是逃到宛、葉兩縣之間。漢軍將士的銳氣長期困頓於險要關塞而被挫傷,倉庫的糧食也消耗殆盡,百姓疲勞困苦,怨聲載道,人心動盪,無依無靠。

這時候劉、項二王的命運都懸掛在韓信的手裡。韓信協助劉邦,劉邦就勝利;協助項羽,項羽就勝利。當然最佳的選擇就是和他們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形成那種局面,就沒有誰敢輕舉妄動。憑藉韓信的軍事才能,擁有眾多的人馬裝備,占據強大的齊國,可以迫使燕、趙屈從,出兵到劉、項兩軍的空虛地帶,牽制他們的後方。那麼,天下就會迅速地群起而響應。而後,割取劉、項的疆土,削弱他們的威勢,用以分封諸侯。諸侯恢復之後,天下就會感恩戴德,歸服聽命於韓信。到時候韓信只需穩守齊國故有的疆土,據有膠河、泗水流域,用恩德感召諸侯,恭謹謙讓,那麼天下的諸侯就會相繼前來朝拜齊國。韓信便可一舉成為天下共主 !

最終韓信經過一番思量,念及與劉邦的情誼,沒有叛漢自立。可劉邦打敗項羽之後,卻沒有念及韓信的功勞,默許呂后殺掉了韓信。當劉邦知道了韓信的死訊之後,史書記載劉邦是且喜且憐之 。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N-lw2mwBJleJMoPMe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