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水月鏡花,一首唐詩寫盡人生無常,借月亮表達最深的思念

2020-02-27     也可自話

《唐詩三百首》019

同從弟南齋玩月憶山陰崔少府

唐·王昌齡

高臥南齋時,開帷月初吐。
清輝淡水木,演漾在窗戶。
荏苒幾盈虛,澄澄變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風吹蘭杜。

詩人簡介

王昌齡,字少伯,行大京兆萬年(陝西西安)人。

開元十五年,王昌齡進士及第,授校書郎,正式走上仕途,七年後參加博學鴻詞科考試,毫無疑問他成功了,遷汜水縣尉。後因故被貶嶺南,開元末年返長安,授江寧縣丞,故稱「王江寧」。著名詩人岑參曾為他送行,寫下《送王大昌齡赴江寧》詩。天寶中,王昌齡再次被貶至龍標,世稱「王龍標」,李白有詩《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就是寫給他的。

後來安史之亂爆發,王昌齡避亂江淮,被濠州刺史閭丘曉所殺。

王昌齡有「詩家天(夫)子」之稱,尤其擅長七絕,又稱「七絕聖手」,與李白並稱一時,同時,他也是著名的邊塞詩人,與王之渙、高適、岑參齊名,他的《從軍行》、《出塞》等名篇,深刻地反應了邊塞軍旅生活,十分膾炙人口。

題解

繼孟浩然在夏日懷友、秋日懷友、夜幕懷友之後,王昌齡又在賞月中懷友。

這首詩詩題較長,咱們分解一下。從弟,即堂弟;玩月就是賞月;崔少府是崔國輔,也是唐朝詩人,他擔任過山陰縣尉,所謂少府,是縣尉的別稱,故稱山陰催少府。

詩題翻譯一下:我雖然和弟弟在一起賞月,但我心裡想的是你,崔國輔!

王昌齡曾在吳越一帶漫遊,與崔國輔結交,成為了好朋友,除了這首詩之外,還有《江上寄山陰崔國輔少府》、《宿永嘉江寄山陰崔少府國輔》等詩,均是為崔國輔所作。

另有《渡浙江問舟中人》一詩,《河嶽英靈集》認為是王昌齡的作品,也有認為是崔國輔的作品,由此可見兩人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

注釋

帷:簾幕,指窗簾;

初吐:初升;

淡、演漾:都指水流搖盪的樣子,淡一作澹;

荏苒:指時光推移;

盈虛:月亮陰晴圓缺;

澄澄:澄澈明凈;

變古今:世事變遷;

美人:賢人或思慕的人,此指崔少府;

清江:今曹娥江;

越吟:喻思鄉;

蘭杜:蘭草和杜若,都是香草。

賞析

這是一首望月懷友詩,主題自然是懷念有人,但主要描寫的卻是「玩月」,很顯然,又是寓情於景了。詩分兩段,前六句為第一段,是賞月;後四句為一段,是懷人。

高臥南齋時,開帷月初吐:開頭兩句寫自己與堂弟高臥南齋時,打開窗簾,看到剛剛升起的月亮。純寫景,不多說。

清輝淡水木,演漾在窗戶:這兩句也是純寫景,具體說是寫月光,但十分生動,月光撒在水面上,波光粼粼,又折射到窗戶上,搖曳生輝,一番水月交融的景象,生動且逼真。

荏苒幾盈虛,澄澄變古今:從寫景到懷人有一個過渡,為什麼會懷人呢?因為看到月亮的陰晴圓缺,想到古今多少事,都在月轉星移中,變幻莫測。如李白詩所說「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人一代又一代繁衍,月亮始終是那個月亮,月光依然,而人生無常,有此感嘆,自然會讓人不由得思念起某人、某事。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古人用詞比今人靈活多了,也浪漫多了,現如今誰能想像用「美人」形容男人,怕是會被打死。這裡越吟指思鄉,典出《史記》,說戰國時期越人莊舄在楚國做了大官,但他富貴不忘故國,病中猶作越吟,後世便以「莊舄越吟、莊舄思歸、越吟」來借指思鄉之情。王昌齡《江上聞笛》也用了這個典故:「遷人悲越吟」。

千里共如何,微風吹蘭杜:蘇軾《水調歌頭》有「千里共嬋娟」句,托東坡的福,這兩句讓人讀來有種熟悉感,實際上「千里共」的典出自南朝宋謝莊《月賦》:「美人邁兮音塵絕,隔千里兮共明月」。這句詩意思就很明顯了,說我雖然與你相隔千里,但可以共賞一輪明月。

接著最後一句非常妙,明明是思念朋友,卻不明說,而借用蘭杜的芳香,來比喻崔少府芳名遠揚,以寄託自己的思念之情。蘭杜是指蘭草和杜若兩種香草,每當風起時,蘭杜馨香能飄千里之遠。是你看高人就是不一樣,換做你我,想誰了只會幹癟癟地說我想你,人王昌齡不但說我想你,還要順帶拍個馬屁。

整首詩,由賞月而生出時光流逝、世事變幻之感,觸景生情思念起遠方的友人,情苦意深,然雖不能相聚,卻有明月為伴,也不失為一種慰藉。

只是從弟顯得比較尷尬了,全詩好像也沒他什麼事兒。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MvnhhnABgx9BqZZIm4t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