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產業的發展正成為國內一線城市競爭力比拼的焦點,繼上海向3家企業頒發首批智能網聯汽車示範應用牌照後,武漢也在全國邁出了無人駕駛商業化應用的關鍵一步。
9月22日上午,國家智能網聯汽車(武漢)測試示範區正式揭牌,百度、海梁科技、深蘭科技拿到全球首張自動駕駛商用牌照。這就意味著,獲牌企業不僅可以在公開道路上進行載人測試,也可以進行商業化運營。
目前,國內多個城市均規劃了自動駕駛專用試驗道路,同時發布了優厚的政策,試圖聚集產業、吸引投資。從產業鏈情況來看,國內企業在自動駕駛系統、高精度地圖、通信模組等方面正多路推進,其中不乏A股上市公司。
9月22日,武漢發出全球首張自動駕駛商用牌照。記者鄧志鵬 攝
9月22日,武漢發出全球首張自動駕駛商用牌照。記者鄧志鵬 攝
3家企業獲自動駕駛商用牌照
在獲得武漢市的自動駕駛商用牌照前,百度在今年7月獲得了由北京市自動駕駛測試管理聯席小組發布的首批T4級別自動駕駛測試牌照,總計5張,百度全部收入囊中。
百度曾透露,公司已在全國範圍內獲得共計百餘張自動駕駛測試牌照,也是國內獲得牌照最多的企業。百度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核心能力來自於其Apollo平台,據官網介紹,該平台可幫助企業快速搭建一套屬於自己的自動駕駛系統。
相比於百度,另外兩家獲得自動駕駛商用牌照的企業則低調很多,不過,事實上,海梁科技與深蘭科技在自動駕駛領域的積累同樣豐富,其股東方背景深厚。
令輿論津津樂道的一點是,海梁科技早在2017年12月就發布了阿爾法巴智能駕駛公交。據悉,「阿爾法巴智能駕駛公交系統」是中國未來新能源與智能公交系統(CBSF)示範項目,由深圳巴士集團和海梁科技具體實施。
據天眼查數據顯示,海梁科技的主要股東包括廣州粵民投智海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下稱粵民投智海)、胡劍平、深圳巴士新能源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別為44.1%、29.4%和9.8%。
資料顯示,深蘭科技則致力於人工智慧基礎研究和應用開發,在智能出行、智能環境及AI CITY等領域廣泛布局。其創始人陳海波目前擔任深蘭科技董事長兼執行長,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中南大學-深蘭科技人工智慧聯合研究院第一屆專家委員會委員。
值得一提的是,深蘭科技已完成多輪融資,其中不乏知名投資機構,如雲鋒基金、中金資本、綠地控股等。目前,陳海波持有深蘭科技的大部分股權,持股比例達50.39%。
智能網聯汽車迎機遇
中共中央、中國國務院不久前印發了《交通強國建設綱要》(下稱《綱要》)。目標是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強國,基本形成「全國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區1小時通勤、城市群2小時通達、全國主要城市3小時覆蓋)和「全國123出行快貨物流圈」(國內1天送達、周邊國家2天送達、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達)。
值得注意的是,《綱要》中特別提到,要加強智能網聯汽車(智能汽車、自動駕駛、車路協同)研發,形成自主可控完整的產業鏈。多位交通業內人士表示,《綱要》為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發展帶來了重大契機和利好。
中國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公路交通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虞明遠向中新社記者表示,《綱要》中明確提出加強「智能汽車、自動駕駛、車路協同」研發,為未來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指明了方向。
目前智能汽車是重大投資熱點,但智能網聯汽車除了需要智能汽車,還需要智慧的公路網和強大的通訊網絡,虞明遠認為,《綱要》對智能汽車、自動駕駛、車路協同進行了同時強調,為未來智能網聯汽車明確了技術發展路徑。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賽迪顧問提供的報告亦認為,《綱要》提出的措施將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快速發展,加快統一各方標準,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的開發和產業化進程。同時,巨大的智能網聯汽車運營服務市場也將快速崛起。
但賽迪顧問也指出,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還處於發展初期。目前,由於傳感器、處理器等自動駕駛必需的核心硬體對外依存度較大,國內的智能網聯汽車僅在部分場景具備實現自動駕駛功能的可能性,智能網聯汽車部分技術還需突破。
來源:浙江在線綜合長江日報、中國新聞網、中新經緯微信公眾號
責編:陳國涌
編輯:侯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MvnCXW0BJleJMoPMyT-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