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自信的孩子,背後都站著會用「亮點原則」的父母!

2020-03-31     父母世界

前幾天,收到一位媽媽的留言,「孩子剛上小學,感覺他什麼都不如班上的同學。做手工不會拿剪刀,寫字的握筆姿勢不對,體育課跳繩被老師說了幾句就哭。孩子變得畏畏縮縮的,說自己就是學不好,沒有了自信,你多說幾句,要麼就是哭哭啼啼,要麼就是大發脾氣,該怎麼辦呢?」

這個孩子一直是外婆帶大的,之前媽媽做導遊工作,長期帶隊出差在外。爸爸做工程,也沒有多少時間管孩子。後來媽媽辭職回家,生了二胎,這下子更沒有時間照顧他了。所以看到這些問題出現了,就只能幹著急。

很多人都不難看出,這個媽媽的問題在於她自身,花在孩子身上的時間太少,這樣又怎麼能養出一個積極陽光的孩子呢?

就好像養一棵綠植,我們也得花心思給它澆水,了解它的習性,才能欣欣向榮。

養孩子也是如此,雖然我們不會讓他們餓著渴著。可是父母的忽視,也會讓他們內心乾涸,變得自卑、焦躁、叛逆……沒有好習慣的養成,那壞習慣當然就趁虛而入了。

當自卑已經纏繞孩子的內心,那自信的陽光怎麼照射進來?

我們都想要一個自信的孩子,可自信的孩子,是什麼樣的?

首先是自我感覺良好吧,俗話說得好:有自信不一定會贏,但沒自信一定會輸。

自卑或自信,與自我觀念相關聯,自信的孩子都有一個信念:「我能幹」,認為自己有能力去做好一件事情。父母就要幫孩子從小樹立這個信念。

如果孩子手工課用剪刀不熟悉,那回家可以無數次練習。跳繩不行,那就帶他反覆跳。難道這些問題就不能通過練習解決嗎?

假如父母一直沒有幫孩子去克服學習上的困難,而讓孩子繼續備受打擊。那只會損害孩子學習的自信。

一旦他的學習自信沒有了,就會從遊戲中,或者跟同伴的玩樂中尋找自信。

他會把大量的時間用來練習手機遊戲,或者專門去搞點小破壞,來贏得同伴們的尊重,獲得自己想要的認同感,自我感覺又好了。

可路卻走偏了,習慣養成後,你拉都拉不回來。在這期間,父母的作用不可估量。

毛樾漫老師在她的課程《讓孩子走出自卑,迎接自信、快樂、成功》中提到:孩子自卑是因為家長習慣性地否定,作為家長,我們或許是無所謂,但是傳遞給孩子的信號就是「我真的很笨」,從而導致孩子變得自卑、沒有自信。

當孩子出現這樣的問題,我們最該做的事情是反思,作為孩子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們缺失了哪些,該如何去補充?

在這裡,毛樾漫老師提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工具」——亮點原則。以此來提高孩子的自我價值感。這就用到了我們常說的「表揚公式」——陳述事實+確認事實的可貴性+表達感受+表達期望+肢體接觸,家長如果善於運用「亮點原則」,孩子會變得更加自信。

孩子總是在被欣賞的聲音變得更加優秀,一個人格健全的孩子絕對是在父母的愛和陪伴之下成長。

我們要始終記得,人類本質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

我們給孩子生命當中最重要的支撐不是教給他那些大道理,也不是留給他無盡的財富,而是愛,做父母的一定要善於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無條件地去愛孩子,從而激發孩子身體里的無限潛能。它會讓孩子明白:

我愛你,僅僅因為你是我的孩子,和你是個什麼樣的孩子無關。無論你是健康還是病弱,漂亮亦或醜陋,聰明還是愚鈍,爸爸媽媽都是永遠最愛你的那個人。

享受過這種愛的孩子,內心豐盈而篤定,哪怕身陷低谷,都能自信滿滿的上路。

每個孩子都是上帝散落到人間的精靈,需要爸爸媽媽的精心呵護。

請為孩子埋下一枚自信的種子,用心灌溉,你終會收穫累累碩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MrHJMHEBiuFnsJQVjSn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