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防疫物資是如何調撥的?

2020-03-02     大觀新聞

醫用防護服2300,N95口罩2280,護目鏡400,防護面屏1000,乳膠手套5000,靴套2520,隔離衣965......按人頭分裝打包,結實點好上飛機......


2月8日下午5時許,大連市衛生健康委物資保障組一片忙碌。一個小時後,160人份的72個包裹分裝打包完成並運送到了機場。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大連集結500醫護人員馳援武漢雷神山的命令一下,我們就開始行動。分裝打包、搬貨裝車、卸貨安檢,我們小組人員都是親力親為。」大連市衛生健康委物資保障小組工作人員回憶說,回去後他們還要逐一核對,準備第二天的防疫物資儲備,這樣一直忙到凌晨......

戰「疫」緊急,保障就是責任。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在實處,這就是物資保障背後的戰「疫」手冊;遇水搭橋、逢山開道、科學規劃,這是物資保障人的擔當。

爭分奪秒 多方擴展防疫物資來源

1月23日,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我市迅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上級決策部署,第一時間成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聯防聯控工作領導小組(指揮部),下設應急指揮、防控救治、後勤保障等10個專門工作組。市衛生健康委作為醫療物資保障部門在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的領導下,迅速進入應急工作狀態,多方擴展物資來源,加強物資儲備與分撥管理,強力有序地保障了我市及支援武漢疫情防控醫療物質供應。


「『後方保障不力,前線就有風險』,物資保障工作必須爭分奪秒。疫情發生之初,我們就提前預判,早做準備,充分保障醫療物資。」

工作人員說<<

他們在短短几天時間內全面摸清和掌握了我市防疫物資生產企業的基本情況和各項物資儲備情況,與各部門之間也建立起了較為順暢的溝通渠道。隨著疫情的變化,國內市場已經買不到相關醫用防護物資,在大連市商務局的大力支持下,他們動員一切力量,千方百計聯繫疫情防控急需的防護服、醫用防護口罩、隔離衣、護目鏡等醫療物資,搶抓時機向境外採購。


物盡其用 有限資源發揮最大作用


「物資緊缺的情況下,調撥什麼物資、如何調撥、調撥多少、需求實現多少,如何科學有效地發放就顯得尤為重要。為了物盡其用,有限資源發揮最大作用,我們不斷提升防疫物資科學調撥和有序配送水平,不斷加強和改進有關方面的工作,進一步擴大和提高了物資使用的成效。」

工作人員說<<

物資保障組建立了完善的防疫物資入庫、分類、登記、管理、發放制度,每一筆入庫和出庫物資帳清數明。為發揮有限資源的最大保障效率,全市防疫物資統籌調度、科學分配,優先保障一線、保障重點,充分保障了一線醫務人員和工作人員的個人防護需求和醫療救治工作順利展開。

「外科口罩、普通醫用口罩、防護服、隔離衣、手套、消毒液......最多的時候物資達到80多個品種,光一個口罩就有十多個品牌。」工作人員說,除了分類調撥發放,他們還精確到每個發熱門診、病房、檢測等醫務人員數量,「40多天回顧下來,我們完全按照疫情變化及防控指南要求進行物資的精準調配發放。別小看物資保障組,我們這兒有感控專家制定調配測算方案,有統計學博士進行物資核實...... 」

疫情發生初期,我市主要保障社區排查、口岸防控、發熱門診等一線醫務人員及工作人員。並對物資進行分類使用管理,醫用物資全部調撥給一線人員,後勤人員使用非醫用防護物品。第二階段則全力保障定點救治醫院及醫院發熱病房。同時,快速應對突發防控情況,如馳援武漢醫護人員物資配送等。第三階段也就是全市各大醫院複診後,各大醫院、區市縣醫院都調配到了充足的醫用防疫物資。


堅守陣地 疫情不滅我們不退


「零下10幾度,我們一直在機場停機坪等著飛機降落,為了第一時間拿到購買的物資。」

工作人員說<<

前方抗「疫」,後方保障一定要做好。購買、測算、發放、核對,他們每一個人都對物資品種及數量了如指掌。


關鑫,大連醫科大學社會醫學與衛生事業管理專業研究生畢業,1月2日入職大連市衛生健康事業發展中心。工作還沒怎麼適應,新冠肺炎疫情就發生了,她管起了「庫房」鑰匙。「我們小組人齊心合力,搬貨、點庫、核對、制表......30多天都沒怎麼休息,隨叫隨到,保障物資發放的及時、準確。疫情不滅我們不退,這是我們所有工作人員的堅守。」關鑫說。



文字:大連新聞傳媒集團記者張麗霞

編輯:佟宇靜

美編:秋菊

校對:張軍

責編:孟楠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MfeFnHAB3uTiws8KkaJ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