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下午,以「培育優勢產業品牌集群,打造國際知名集群品牌」為主題的第二屆中國集群品牌論壇在京舉行。國際竹藤組織(INBAR)董事會聯合主席江澤慧教授、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理事長劉平均代表主辦單位致開幕詞。
國際竹藤組織(INBAR)董事會聯合主席、國際標準化組織竹藤技術委員會(ISO/TC 296)技術指導委員會主任、中國竹藤品牌集群主席、國際木材科學院院士江澤慧
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理事長、國際標準化組織品牌評價技術委員會(ISO/TC 289)主席顧問組主席、原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劉平均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在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節點,舉辦以產業集群發展、打造集群品牌的論壇活動意義重大。主辦方在接受採訪時指出: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要「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級先進位造業集群」。面對當前複雜的國際經濟競爭形勢,著力培育優勢產業集群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創新升級以集群力量參與全球競爭。
記者在現場看到,本屆論壇嘉賓雲集,黑龍江省原省長張左己,原國土資源部副部長鬍存智,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功勳會長、原地質礦產部副部長陳洲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原副部長楊志明,安徽省原副省長花建慧,山西省人大常委會原副主任李政文,中國農產品市場協會會長張玉香,全國政協經濟委辦公室原主任劉冠峰,中國防偽協會理事長劉卓慧,中國節能環保集團總經理余紅輝,自然資源部珠寶玉石首飾管理中心主任葉志斌,宜賓紙業董事長易從,碧生源副總裁林如海,東阿阿膠首席品牌官付傑,南開大學教授杜建剛等領導、專家、企業家出席。
據了解,本屆論壇由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國際竹藤中心、中國農產品市場協會、中國煤炭工業協會、中國保健協會、中國茶葉流通協會、中國出入境檢驗檢疫協會、中國認證認可協會共同主辦,南開大學提供學術支持,中國品牌雜誌、中國品牌網承辦。
六新議題 共議集群品牌新發展
主辦方著重介紹了本屆論壇的「六新議題」:新概念--集群品牌的概念解讀,新競爭--國內外經濟發展現狀,新階段--如何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新技術--以技術創新引領產業發展,新消費--國內外市場趨勢與消費升級,新集群--實現產業集群合力打造國際知名品牌。這一基於當前發展實際而設置議題,得到與會嘉賓的熱烈討論和互動。
「品牌已成為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制高點。20%的知名品牌擁有80%的市場份額,全球已進入品牌經濟時代。我國雖處於質量經濟階段,但品牌消費已成為當前市場消費的時尚。」中國品牌建設促進會理事長、國際標準化組織品牌評價技術委員會(ISO/TC 289)主席顧問組主席、原國家質檢總局副局長劉平均理事長就品牌發展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楊志明是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在甘肅做過副省長,又到人社部任職過副部長。他表示:「工匠精神是中國工匠兩千多年來生產活動中技法傳承、改進積累和追求極致的過程中提煉而成的精神總和。是我國質量立國的之本,創造中國品牌之基,也是走向世界的中國名片之魂。當下,中國補技能短板進入加速期,這對於解決經濟擴張中形成的技能總體偏低、粗製粗造時有發生、急功近利、短視浮躁等突出問題有根本性的轉變。」
中國勞動學會會長、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原副部長楊志明
談起「中國工匠精神打造國際知名集群」,中國防偽協會理事長劉卓慧感慨地說到:「品牌集群的建設肯定今後一個階段的工作重點,而且,在中國製造業特別是陶瓷業,正式中國的工匠精神的體現。」
國防偽行業協會理事長、原國家質檢總局總工程師劉卓慧
對於品牌,上海市計量測試技術研究院院長邵力也有自己的定位:品牌重要性不言而喻。對機構來說,它是機構文化和核心價值的體現,可以創造差異化競爭優勢;對消費者來說,可以降低風險、寄託情感;對推動社會進步來說,品牌可以傳遞信任,推動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社會公益。品牌戰略就是以提升機構核心競爭力和品牌價值為目的,在對機構品牌環境、品牌資源和競爭能力綜合分析的基礎上,根據品牌運作的規律,在品牌管理方面所採取的全局性和長遠性的發展規劃和實施方案。
上海市計量測試技術研究院院長邵力
中共通河縣委書記劉長河強調,通河將以品牌建設為引領,繼續擴大榛子種植規模,提標擴面;繼續扶持榛子深加工龍頭企業,提質增效。並引進更多的相關產業組成產業集群,形成集群優勢,在國內外叫響「全國大榛子第一縣」的地標品牌,用品牌提升縣域經濟發展核心競爭力。
中共通河縣委書記劉長河
品牌建設重在企業。論壇現場,企業家們也為集群品牌建設積極貢獻智慧和力量。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余紅輝強調,作為中國環保品牌集群的牽頭單位,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將集聚國內環保領域優勢資源,推動環保產業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積極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平,對標、借鑑國際先進經驗與創新做法,實現我國環保產業轉型和升級。
宜賓紙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易從表示,宜賓紙業將全力實施「竹漿紙及深加工一體化」發展戰略,全力以赴做大做強竹漿造紙產業,同時著力使竹漿造紙產業助推扶貧攻堅,將竹漿造紙產業打造為富民產業、綠色產業。
理論引領 推動集群品牌走向全球
南開大學教授杜建剛強調,品牌集群和集群品牌完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品牌集群是若干個品牌形成的產業集群,集群品牌是很多企業最後匯總到一個品牌。這兩個主體不一樣。」談到二者的關係,杜建剛認為,品牌集群不一定能形成合力,而集群品牌則是一個主體目標。
南開大學教授杜建剛
杜建剛指出,產業集群品牌就是集群內具有競合交互關係的企業以及政府、中介、金融、教育等利益相關者,在長期良性生態環境下逐漸形成的區別於集群外企業的良好形象。
談到如何打造產業集群品牌,杜建剛則表示,各個集群品牌肩負重任,需要負責整合各級政府、媒體資源,包括企業資源,形成合力助推集群品牌走向全球,提升國際影響力。
從產業集群發展規律來看,絕大部分產業集群最先以少數企業為主,隨著內生動力和環境資源,企業數量不斷增加,在需求拉動下企業之間良好互動,最後形成一般性產業集群。一般性產業集群不能稱為產業集群品牌,因為它是一盤散沙,形不成合力。一般性產業集群必須通過結構調整、政府推動,在消費者心目中享有盛譽,這樣的產業集群才能成為產業集群品牌。
我國產業集群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發展成創新型產業集群,這就需要各級政府發揮好政策引領、質量監管、資源整合以等智能作用,推進產業向創新型發展。成立品牌集群產業聯盟,對提升整個產業集群競爭力至關重要。
合力互惠 凸顯品牌集群新優勢
此次論壇上,還舉行了第四批品牌集群成立儀式,涉及紡織服裝服飾、休閒食品、珠寶玉石首飾、家具、汽車、室內空氣凈化等領域。
第四批品牌集群成立儀式
中國休閒食品品牌集群主席花建慧、中國環保品牌集群主席胡存智、中國珠寶玉石首飾品牌集群主席陳洲其、中國家具品牌集群主席楊志明、中國小麥粉品牌集群主席張玉香、中國陶瓷品牌集群主席劉卓慧、中國汽車品牌集群主席李慶文、中國紡織服裝服飾品牌集群副主席莊小雄、中國室內空氣凈化品牌集群副主席顧士明等領導出席了各品牌集群成立儀式。
短短兩年多,我國已先後三次分別成立了中國竹藤、中國焦煤、中國電力等21個品牌集群,加上此次成立的9個集群,現在共有30個品牌集群。整體來看,這30個集群基本覆蓋了「中國資源、中國技術、中國特色產業、中國特色旅遊目的地和中華老字號」等,龍頭企業帶動作用不斷增強,市場競爭力逐步提升,集群化、品牌化發展優勢逐步顯現。
在圓桌對話環節,圍繞「培育優勢產業品牌集群 打造國際知名集群品牌」這一主題,在中國品牌雜誌社副社長張超的主持下,建甌市人民政府副市長翁成峰、廣東省室內環境衛生行業協會創會會長顧士明、上海嘉榮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阮建榮、五常市喬府大院農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李志禹、中國品牌雜誌社研究院副院長唐風進行了深入研討和解讀。
圓桌對話環節
本次論壇是中國品牌發展歷程上的又一座里程碑,也是產業生態構建新篇章的開始。實際上,作為中國製造的實力擔當,這些品牌集群已經誕生了一批世界之最、全國第一的技術和產品。除了品牌規模成長之外,單體企業也在行業領域裡創造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這正是培育優勢產業品牌集群,打造國際知名集群品牌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