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傳說+懸疑推理,難得的好題材卻被TVB拍糊了

2019-08-21   資訊大網羅

正值多事之秋,TVB除了收視率受到影響之外,原定的播映計劃也臨時進行了不小的轉變,比如被統一抽起的警匪劇(包括大製作《飛虎之雷霆極戰》),比如因各種醜聞抽起的劇集(受安心事件影響的《堅離地愛堅離地》),最終導致兩部破案單元劇意外地成為了同檔期的競爭對手——包括八點半檔的《包青天之再起風雲》和九點半檔剛剛大結局的《十二傳說》。



然而意想不到的是坐擁傳統大「IP」,加上譚俊彥「子承父業」噱頭,以及TVB範疇內超豪華配角陣容的《包青天之再起風雲》,在這次同類型劇集大戰中,竟然完敗於2018年便參加巡禮卻遲遲未播、女主已離巢、製作成本也捉襟見肘的准倉底劇《十二傳說》。



這個劇集以十二個都市傳說的形式展開。

在故事最開始播出的第一集,也就是《新娘潭》事件。劇集已經簡單說出故事傳說,指的是古時有新娘成親,因雨天濕滑,經過這個潭時,轎夫腳滑以至於連人帶轎墜入湖中。而且劇中出現了很多被認為和「新娘潭」有關的元素,劇集也隨著這個故事拉開了序幕。



故事分別有「新娘潭靈異事件」、「大學校園不思議事件」、「七姊妹金蘭殺人事件」、「榕樹精殺人事件」、「石獅成精殺人事件」、「華富邨UFO綁架事件」、「盧魚亭人殺人事件」、「日軍亡靈殺人事件」、「海盜寶藏殺人事件」、「狐仙顯靈殺嬰事件」以及「西貢結界事件」。



對於香港的都市傳說,大部分人都知道的非常有限,所以這部劇的設定本來應該是很吸引人的。而且此前VIU TV的《詭探》、《詭探前傳》也都是圍繞此類都市傳說展開而獲得不少好評,因此不少恐怖片愛好者都十分期待。




從劇集的表現形式來看,《十二傳說》每個故事都會有幾個版本的演繹,一種是傳說,一種則是人為,傳說版本甚至還會有不同的解讀,整部劇的思路還是很清楚的。

可惜的是,整體效果差強人意。不僅是案件本身經不起推敲,布景和特效也是TVB傳統的簡陋。劇集的每一集都好像在說:劇組沒錢,各位見諒。

概括起來說就是,《十二傳說》題材確實少見,可惜卻被拍糊了。

首先,演員本身的表演有點尷尬。



最近,該劇女主角林夏薇被粉絲盛讚,甚至在劇集完畢之後,還出現了許多對「堂妹」的視後呼喚,有些網友還發表了「潘朵拉今年不拿視後就是有黑幕」等聳人言論。

所有的評價都難逃一個參照物,有《包青天》「墊屍底」,《十二傳說》的口碑會走高,也無可厚非,但如果說林夏薇若因潘朵拉的角色成為視後,那還是很多人不服的。



首先從外在條件來看,雖然近年來TVB的影響力不斷削弱,萬千星輝頒獎禮的星光度也越來越弱,視後同樣如此。

「最佳女朋友」唐詩詠憑藉《不懂撒嬌的女人》中的「女二戲份」獲得視後,爭議最多。但即使是「水後」,Nat始終是TVB的親生女,而且當年並沒有具有壓倒性競爭力的對手。



如今,「堂妹」林夏薇已經正式離巢,且今年姑且不論劇集僅僅播出了一半,是否有更多競爭對手跑出尚未可知,單是已經播出過的劇集中,《鐵探》女主角惠英紅的表現,也是觀眾心中更值得拿到視後的一個,是一個完全無法忽視的對手。



就林夏薇自己為女主的劇集來說,《十二傳說》的表現,也同樣不如去年的《逆緣》。因為潘朵拉這個角色的人設本身就有點糾結與尷尬,這種違和集中爆發的點便是每一次破案前潘朵拉拿起懷表望著翻蓋下的鏡子說出那句:兇手大費周章,就是想模糊視線,但是我已經看清楚其原點。



這種類似於日系偵探會說的十分「中二」的破案口頭禪,從一個港女口中說出,真的是每一次都尷尬地我想關螢幕。

拋開外在條件,劇集本身也是重要的一環。



雖然《十二傳說》的風評看起來還不差,但仔細考量一下,其實劇集的豆瓣評分在小幅反彈之後,如今也僅有6.7分,這樣的成績算不上佳績,與今年表現搶眼的《鐵探》和《白色強人》自然是無法比。



《十二傳說》在設定上看似有結合民俗、文化、鬼故事、傳說等等,然而最終你會發現其實全是噱頭,除了一開始說過幾句冠冕堂皇的話以外,並不曾展開什麼深入的討論與結合。



單純從本格推理的層面來說,首先是案件手法,幾乎完全是借鑑來的,並沒有什麼新意,而且部分嫁接轉變甚至欠缺合理性。整個故事的核心狐仙事件,更是把犯人幾乎真的變成一個神仙,因一個偷聽產生誤會才決心犯案,整個構思犯案的時間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不僅案件層層設計精密,瞞天過海,現場數十人無人發現,甚至連幫凶都找好安排好了?不得不佩服地說一句:嗯,編劇,您說了算。



還有新娘潭靈異事件。

傳說在古代有一隊迎親隊伍,在路過潭邊時突遇山洪,抬轎的轎夫腳下一滑,轎子和新娘一起掉進了潭水裡,新娘就這樣被淹死了。而之後在新娘潭附近的一條彎道總是會出現車禍,還有人說曾經在這裡看到過新娘的冤魂。

在解釋水面上怎麼出現血字的原理時,《十二傳說》是這樣描述的:

因為顏料是油性,水油不能混合。

被網友扒出了,這也是2007年播出的《神探伽利略》里提到的情節。



還有網友指出:「榕樹精殺人事件,對於解釋受害者怎麼在榕樹上上吊自殺這段,就和金田一的歌劇院殺人事件(真人電影版)一模一樣,甚至連房子都長的差不多。」

就憑這幾點,足以說明編劇敷衍的態度。

故事的背景是本土傳說,推理的邏輯卻靠借鑑和抄襲。



還要吐槽一點的是,劇裡面也全都是五毛特效。當然,傳統的港劇觀眾其實早就習慣了這種簡陋,比如《降魔的》同樣可以憑藉低成本拿下好口碑和高收視,然而顯然《十二傳說》還達不到這個高度。



說到底,《十二傳說》的優勢在於類型劇集有固定觀眾的背景之下,比較成功地留住了這些觀眾,這主要便要歸功於其較快的節奏,25集十二個傳說,平均兩集多一點便是一個案子,不拖泥帶水,一方面令觀眾不會煩悶,另一方面也讓觀眾沒有太多時間去仔細推敲其中的bug。



一個故事接著一個故事看,也會讓觀眾有繼續追劇的動力,而且這部劇雖然是單元劇,但是主線清晰,傅通明的失蹤貫穿整部劇。



然而,想深一層,如果類型劇經不起推敲,只照顧到節奏,卻談不上什麼想法,當做一種消遣可以,但如果非要談什麼獎項和傳世,則似乎是一種畫蛇添足。

而《十二傳說》則正是這樣一部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