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扶持脫貧戶發展特色農業產業:扶貧不掉線 服務不斷檔

2020-04-22     東南網

永春縣接連出實招,扶持脫貧戶發展特色農業產業,引導就近就業,努力減輕疫情對其生產生活的影響

扶貧不掉線 服務不斷檔

東南網4月22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黃楓 通訊員 蘇福彬)

15日清晨,山風依然有些寒意。在離鎮區6公里遠的永春縣桂洋鎮岐山村草山角落,脫貧戶陳水英已在山上忙開了,翻地、種姜種、施肥。「前陣子,縣裡科技特派員來村裡做指導,姜種和肥料都備齊了,現在趕緊再多開墾一片地,爭取今年有更好的收成。」陳水英說。

兩年前,永春縣脫貧「摘帽」,幫助脫貧戶拓展增收渠道,進一步鞏固、擴大脫貧成果,成為該縣近年脫貧攻堅工作重心。「為了把疫情造成的損失搶回來,近段時間,縣裡接連出實招,通過扶持脫貧戶發展特色種植、引導就近就業等方式,努力做到不讓一個脫貧戶、貧困邊緣戶返貧。」永春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扶貧辦主任趙文彪說。

岐山村是一個山頂村,最低海拔720米。近年來,該村大力發展生薑種植,還對新加入種姜的脫貧戶採取「一對一」技術幫扶。

陳水英一家原為國定貧困戶。陳水英的丈夫因事故喪失勞動能力,兒子智力殘障,全家只靠她打散工維持生計。2015年起,在村裡支持下,她跟著其他村民一起學習生薑種植技術,2016年底就實現脫貧。

「今年春季,村裡積極鼓勵脫貧戶擴大生薑種植規模,在姜種、肥料供應方面給予優惠。眼前這7畝地,都是陳水英準備種植生薑的。去年她家種了3畝多地,賺了4萬多元,今年擴大規模,收入肯定又能提高一截。」岐山村黨支部書記林金文說。

據了解,疫情防控期間,永春縣對有勞動能力、產業發展意願的脫貧戶發展特色產業,每戶給予1萬元以內的資金扶持;對於受疫情影響造成較大損失的種植、養殖脫貧戶,給予種植戶1000元/戶、養殖戶500元/戶的一次性補貼;對扶持帶動脫貧戶發展產業的農業種養大戶或龍頭企業,直接帶動10戶以上脫貧戶的,按每帶動一戶最高不超過5000元進行補助,補助資金最高不超過30萬元。截至目前,該縣已扶持159戶脫貧戶發展特色產業。

在永春縣蘇坑鎮陶瓷產業園榮興陶瓷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企業員工、脫貧戶王青松正忙著將泥漿澆鑄成型。「我不打算外出打工了,在家門口工作,既方便照顧家人,一個月也能賺到3000多元,真不賴。」王青松說。

王青松原是國定貧困戶,住在嵩安村亭荇頭角落,家中上有80多歲老母親,下有兩個未成年孩子。以往,妻子在家照顧老人孩子,他一人在外打零工。自從被鎮政府扶貧工作人員介紹到陶瓷工業園上班後,他有了穩定的收入來源,2016年底實現脫貧。現在,王青松又在工業園旁買了新房,實現了從山上搬遷到鎮區的夢想。

今年初以來,蘇坑鎮立足瓷土、佛手茶等資源優勢,繼續加大優惠政策鼓勵力度,引導用工企業優先招收當地困難家庭的勞動力就近就業。他們積極與鎮內工業園區、茶葉加工區、鞋刷廠、美嶺礦業等用工單位、企業對接,共吸納當地24名脫貧戶實現就近就業。

據介紹,疫情發生後,永春縣迅速出台相關激勵政策,推進脫貧戶穩定就業。2月起至疫情解除後3個月內,對在該縣規上工業企業和縣級以上重點項目新就業的脫貧戶就業人員以及留永就業的原在外務工的脫貧戶給予一次性補貼:穩定就業滿6個月的,分別給予600元、900元補貼;穩定就業滿3個月不滿6個月的,分別給予400元、500元補貼。對於受疫情影響,無法及時復工和暫無法就業的脫貧戶,按照1000元/戶給予一次性生活補助。截至目前,該縣已為脫貧戶567人次提供就業服務。

「我們對標對表脫貧攻堅任務,拿出硬核舉措,全面準確分析疫情影響,『一對一』精準幫扶,健全『防返貧、控新貧』長效機制,努力把疫情影響降到最低。」趙文彪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MUsuoXEBfwtFQPkdE_q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