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氣溫驟降,園山街道大康社區莘塘老屋前的池塘里卻開出了蓮花,還能看到水草、小魚、烏龜和螺,一片生機盎然。據悉,這是連續4個月深入整治的成效,從清污到提高水質,從治理池塘到根治周邊污水源,該工程用實效贏得了周邊居民的讚譽。
莘塘池塘原是莘塘老屋的月塘,有著百年歷史,然而隨著城區發展,周邊的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流,再加上池塘一側建起了一座公共廁所和一座垃圾站,導致池塘污染愈發嚴重。今年,莘塘池塘綜合治理項目被提上日程,然而項目的開展卻困難重重。一些本地居民擔心施工會破壞祖先留下的月塘,還有一些居民認為施工過程會影響生活,反對施工。對此,區抽調幹部、園山街道相關負責人及施工方反覆走訪,大力宣傳,努力說服當地居民,讓項目得以在8月開工。
要根治池塘黑臭問題,首先要將池塘排空,但開工時間正值雨季,先後抽水十餘次,才創造了進場條件。而後進行的清淤工作,需要用挖掘機將池塘底部沉積多年的污泥污物清理乾淨,但城中村內作業面極窄,普通挖掘機無用武之地,施工方只能調來長臂挖掘機,增加了施工難度。
待池塘清淤完畢,施工單位用生石灰將池塘底部徹底消毒,隨後注入凈水,反覆調整觀察,直到水質達標。為了讓池塘重現生機,該項目還增設了太陽能曝氣裝置。該裝置通過太陽能供電,從池塘中汲水形成噴泉,水珠躍出水面再落回池塘,就攜帶了氧氣,讓死水變為活水。水質穩定後,施工方又在池塘種植了水草、蓮花,投放了魚、龜、螺等生物,幫助池塘建立一個生態循環系統,讓池塘永葆活力。
「小的時候試過在池塘里玩水,長大後池水臭氣熏天,平時都不敢從這裡經過。」今年43歲的廖先生告訴記者,「沒想到有一天,這裡又變得乾乾淨淨、有魚有螺,飯後都想來這裡走走,實在是太好了!」
龍崗區治水提質融媒組出品
龍崗區治水提質融媒組記者 尹萌
龍崗區治水提質融媒組編輯 鍾海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