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新玉米收穫接近尾聲,糧價有所鬆動?

2019-10-31     北方新農村

臨近十月末,隨著東北迎來新一輪冷空氣,北方新季玉米收穫加速,東北、華北局部地區糧價有所鬆動,預示著國內玉米市場迎來真正的「新陳交替」期。

2019年第43周(10月22日-10月26日)北方錦州集港1830-1840元/噸(720容重),理論平艙1880-1890元/噸,周比提價10-20元/噸;東華北糧價沖高回落,「2000元/噸」成為現階段的一道坎兒;南方散船玉米價格漲跌互現,一些華北糧源對區域市場糧價構成衝擊,與東北糧價價差50-100元/噸不等。

專業人士認為,隨著我國北方新玉米收穫臨近尾聲,市場將迎來真正的「新陳交替期」,區域糧價回調在所難免,但機會也在不遠處。

—價格趨勢:高價回調與底部抬升成為期現貨價格主旋律

截至10月25日,國內玉米期現貨市場表現震盪。其中,連盤玉米期價周內累計回調31元/噸,但價格底部較9月底最低1810元/噸有所抬升;現貨市場方面,據JCI跟蹤統計,北方錦州集港1830-1840元/噸,理論平艙1880-1890元/噸,較上周累計提價10-20元/噸;廣東港口散船新玉米主流報價1960-1980元/噸,周比提價10元/噸,貨櫃一等玉米報價維持在2030-2050元/噸,周比持平。

除此以外,以山東為首的華北地區玉米深加工企業收購價格周比下跌10-40元/噸不等,現收購主流區間在1890-1980元/噸,短期突破2000元/噸難度較大;南方銷區則開始出現華北新糧和東北新糧並存的格局,前者令現貨市場承壓。

—特徵一:北方玉米主產區收穫進度加快,銷售等待四季度末氣溫下降

據JCI跟蹤了解,截至上周我國北方玉米收穫已臨近結束,使得國慶節後以來的此輪玉米價格反彈受到抑制。不過,收穫不代表賣糧,除了華北地區天氣好轉,農民賣糧進度有所推進以外,東北地區各省平均售糧進度不會超過10%,部分剛剛完成收穫地區的售糧才開始。從歷年經驗來看,每年11-12月份氣溫全面降至0℃以下才是玉米批量上凍銷售的時機。



值得注意的是,與去年不同,由於目前為止東北玉米尚未出現明顯降價現象,糧價倒掛現象嚴重,糧商尚未大批量進入市場收購。

—深加工企業盈虧各異,開工率維持六成以上

通常來說,國內玉米上市初期水分較高,對於深加工企業節省成本大有裨益。據JCI跟蹤了解,按照目前關內外玉米收購理論成本計算,吉林和黑龍江企業普遍盈利,山東澱粉加工企業陷入虧損,近一周吉林企業每生產一噸玉米澱粉理論盈利127元,山東企業每生產一噸玉米澱粉理論虧損104元,黑龍江西部每生產一噸玉米酒精理論盈利169元,估算近一周國內玉米澱粉行業開機率維持68%,玉米酒精行業開機率72%。



不過,鑒於國內多數玉米深加工企業相對飼料企業更容易接受水分相對偏高的玉米,以山東地區為例,目前當地17%-18%水分毛糧收購價格僅1850-1860元/噸,較1880-1950元/噸之間的價格有一定差距,故新糧上市階段對於深加工企業消費普遍有利。



最後不得不提及的是,9月海關進口統計數據已公布,僅大麥進口量高達86萬噸,玉米、高粱等穀物進口量分別在14萬噸和12萬噸。但隨著中美貿易談判氣氛緩和,買盤湧現,誰能保證下一個進口的不是玉米或者高粱呢?

雖然,按照目前進口完稅成本推算,其對於國內玉米現貨市場價格的影響已縮小至百元之間,展望未來,玉米市場的平衡不僅僅是國內上下游之間的問題,還要加上進口市場的參與。

來源:農產品期貨網,真格農業

由北方新農村整理髮布

部分圖片與內容來自於網絡

版權屬於原作者

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謝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MSyAIW4BMH2_cNUgQNT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