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樹最早的驛站

2019-05-20     長春房產資訊

圖為現在「天下第一糧倉」榆樹牌樓。

隸屬於長春市的榆樹市,也有著久遠的歷史,境內有很多古蹟,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清初設立的驛站,這也是有歷史記載的榆樹最早的遞信機關。

榆樹在元、明兩代是沒有人居住的。元滅金時,把榆樹境內居民全部驅逐出境。漢族移居遼東,女真族移居扶餘東部。榆樹境內城池殘毀殆盡,土地隨之荒蕪。元代時,榆樹屬於遼陽省開原路屯田萬戶府,明代時屬三岔河衛。

據《榆樹縣誌》記載,清代,榆樹隸屬於吉林將軍管轄。清初,秀水就有滿漢朝鮮族人遷入,因其南部秀水甸子得名。清代康雍年間,從寧古塔(今黑龍江省寧安縣)遷民入境墾荒,始有民人居住。清初,榆樹是位於柳條邊外的皇家封禁之地。清順治十七年(1660年),為抗擊沙俄對我國黑龍江流域的入侵,寧古塔將軍巴海和副都統海塔奉旨在吉林與黑龍江之間設驛站,加強北部邊防交通聯絡。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從吉林到齊齊哈爾修通驛路。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後,共在伯都訥孤榆樹境內先後設置盟溫站、登伊勒哲庫站、蒙古喀倫站(今太安鄉新站村)。嘉慶十六年(1811年),設伯都訥廳,榆樹屬伯都訥廳。

登伊勒哲庫站,又名登格爾哲庫站、騰額爾哲庫站、秀水甸子站。據當地人介紹,登伊勒哲庫站位於今秀水鎮蘇家村王麻店屯,在G202西面坡下約10米、王麻店到已廢棄的秀水鎮舊路南約5米的地方。據民間傳說,老王家最先在王麻店開了一家大車店,後來設為驛站。《榆樹縣誌》記載:登伊勒哲庫站於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設立,為北路第四站,設筆帖式、委官各一人,站丁三十五人,馬三十五匹、牛三十五頭。驛站是榆樹最早的遞信機關,傳遞官府文書,迎送官吏,招待食宿,於清宣統二年(1910年)裁撤。登伊勒哲庫站驛站,在當地百姓中口口相傳,至今,還有不少人能繪聲繪色地說出當年驛站送加急文書,快馬加鞭、換馬不換人的故事。

信息來源:長春晚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MOUMDGwBmyVoG_1ZCIy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