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就苗寨——鳳凰最後一個通電、通車的純苗古寨

2019-05-09     心好懶人

從鳳凰古城往西北車行不到一小時,冬就苗寨就到了。冬就苗寨,漢語叫「神藥寨」,被譽為「苗繡之鄉」、「銀匠寨」。該寨位於湖南省鳳凰縣民族文化保護區山江鎮,距鳳凰古城18公里,全寨有300多戶苗家,1000餘人口,是鳳凰最後一個通電、通車的純苗古寨,至今依然保持著與世隔絕的傳統的民俗民風、異質的生活習俗、神秘的苗藥巫術神功。


這裡四面環山,自然風光優美。走進寨門,是苗家人最有特色的苗家三道卡:卡酒、卡歌、卡鼓。對於遠道而來的客人們,苗家姑娘會在寨門前排成一排,唱起山歌來歡迎,還捧起酒杯向客人敬甘甜香醇的米酒。

村口的遊覽線路圖旁有棵枝繁葉茂的大樹,掛了紅紅綠綠的彩帶,成了許願樹。寨中路是青石板鋪就的,青瓦房的民居多是用薄片石砌牆,也有用黃土打牆的。苗寨並不大,寨子裡不到一百棟民居,一層層依山而建。整個寨子建築為保存完好的明清時代徽式風格,石頭牆、石塊屋、石板路、泥巴房、正宗杆欄式古老的吊腳樓使你沉浸其中不能自撥。因軍事防禦抗匪需要,每家每戶都有護家石圍牆,且戶戶相通,呈環形布局,宛如迷宮,按照坎、墾、震、巽、離、坤、兌、干八字,形成道家八卦太極風水寨貌。集美學、建築學、軍事學、民族學、考古學、地理風水於一身。村民不多見,很多房門都鎖著,有些開門的人家也就一條狗蹲在門口,很寧靜的苗村。



冬就村的苗族是生苗,也就是不與漢族通婚的苗族,與漢族通婚的苗族叫熟苗。村民樸實勤勞,壯勞力在山坡上收割稻穀,小孩在山林中采樅菌,年長的老阿媽還一刻不停地做針線活。


牆頭堆著南瓜,灶頭掛著臘肉,這就是冬就苗寨每一戶苗家人的廚房。南瓜湯,老臘肉炒自家做的豆腐乾,幾樣從地里現拔的蔬菜,所有的食物都是新鮮可口。大鍋飯是柴火燜的,帶著獨特的煙火氣息,還有香脆可口的鍋巴。吃完苗家飯,還要看一看苗家民俗歌舞表演,同苗民們一起一起跳竹竿舞,一起遊戲玩鬧,盡情享受歡樂的氣氛。勝利者會被抹上鍋底灰,可別小瞧這鍋底灰,這代表著福氣、官運財運,被抹的人三天不能洗的。一起喝苗家米酒,酒氣醇香,也如苗家人的濃厚情誼。


相對於同處湘西州境內的土家族而言,這裡苗民們更為執著地堅守著自己的語言、服飾和民俗文化。冬就苗寨的苗族女裝非常好看,每逢節日,苗族姑娘們頭上戴著青絲帕,上身穿著滾邊繡花無領衣,下身穿滾邊繡花褲。頭帕和上衣綴滿銀飾,有銀帽、銀鳳冠、銀項圈、銀手鐲、銀戒指、銀牙籤、銀掛鏈、銀腰帶等,顯得雍容華貴、落落大方。


冬就苗寨里的苗民們至今還保留著許多神秘的習俗慶典,「還儺願」、「接尼」、「打豬」都是苗族獨特的酬神活動。古時苗家人為消災滅禍,生活安康,而祈求祖靈護佑,往往許下一年、二年、三年之期的大願,至期如願,要遍報親朋,殺豬宰牛請苗老司還願,即為還儺願,還儺願場面莊嚴神聖,富有原始野性魅力。

6月6日是山江冬就苗寨苗族祭祀祖先的節日,相傳苗族祖先盤瓠娶遠古時三皇五帝中的高辛帝之之女辛女公主為妻,生6男6女,苗族靠這6男6女配合成對,繁衍後代,開拓田園,創造了美好生活。古時,苗人認為月是母,日是父,6男6女就是6月6日,於是確定這一天為紀念祖先的歌節,唱苗歌、跳鼓舞,祈禱吉祥幸福。這一節日至今仍流傳了下來。

這裡是《血色湘西》、《湘西往事》和《湘西剿匪記》等多部影視劇的拍攝地,那裡有過去土匪聚集藏身的匪洞,進行過激烈戰鬥的小巷,這成了這個苗村旅遊的景點;這裡也是抗戰少將龍雲飛擬攻鳳凰城身染「刀槍不入」的「神藥」戰爭地;這裡還是進士故里孕育名人的風水地;這裡保存著英雄人物「雷公」罕見的洞居、穴居文化遺址雷公洞;武陵世第、龍氏古宅等數十棟完好的千年宅院訴說著歷史的滄桑;「石磨姻緣」傳說著阿哥阿妹愛情神話;「剝皮樹」再現了歷史的神秘與刑制;「三銃為號」的遠古通訊依然沿襲著;「吊腳樓學堂」獨開中國書院的先河;婚俗演藝、戀愛趕邊邊場等濃縮了鳳凰深厚的民族民間文化與濃郁的苗族風情。冬就苗寨幾乎包攬了苗寨的全部內容,是湘西苗寨的「全能冠軍」。



轉自:多彩民族 (微信公眾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MOKvCGwBmyVoG_1Z5Uh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