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人法蘭絨,頂不住的質感,逃不掉的冬日懷抱

2019-10-16     TOPMEN男裝網

信大家還記得 Leo 上個星期安利了一把華達呢褲子,估計讓不少正苦惱做秋冬褲子的刀鋒戰士們有了個新的選項。

本來是件值得開心的事,但記得在捧華達呢的同時,文中我也順便「踩」了法蘭絨褲子兩腳。



的確,在寫那篇文章的時候真有點於心不忍,心想要不別拿法蘭絨作對比吧,可天知道我那「恨鐵不成鋼」的心情,加上冬季褲裝選項也不算多,最終還是咬咬牙寫了上去。

所謂明人不說暗話,我自己確實被法蘭絨的質感和深度所深深吸引住,每逢秋冬兩季置新裝都會把它納入到剁手清單中。



而且得益於法蘭絨的款式實在太多,能夠包辦自上而下的大部分造型單品。畢竟穿著效果上頭,我也就選擇於線條上作出了妥協,只為它任性一番。

那究竟法蘭絨身上有什麼閃光點,基於各種表現都不算出挑的情況仍在秋冬男裝中占一席位?又有什麼法蘭絨單品是無慮入荷的存在呢?


法蘭絨 Flannel

關於法蘭絨的起源,一般被認為是誕生於蘇格蘭或威爾斯,起初它是只用粗梳羊毛紗線織成的布料,用來應付當地濕冷的冬季氣候,直到十六世紀威爾斯人憑藉織造成內衣等單品所為人熟知。



傳統法蘭絨布的織法相對鬆散,手感柔軟之餘,纖維之間的通氣孔賦予了它良好的隔熱性,穿著時保暖效果出眾卻不會因外界因素而過於悶熱。



至於那喜人的毛感外觀,無疑是得益於表面細膩平整的絨毛,讓大家免受寒氣入體的同時還賦予了它柔順親膚的觸感,這一點要比其它羊毛織物更為出眾。

值得一提的是,有別於傳統手織羊毛布,法蘭絨會於紡織前先將部分羊毛進行染色,然後再往裡摻雜原色羊毛一併紡成混色毛紗。


在一系列的縮絨、打磨等後整理技術處理之後,就形成了法蘭絨那喜聞樂見的標誌性絨毛。

隨著19世紀工業化的演進,法蘭絨單品得以通過批量式生產正式入侵廣大群眾的日常衣櫥。



至今毛料法蘭絨仍然是常見的西裝冬季面料,而後來興起的棉紗或化纖混紡則成為了外套式襯衫等休閒單品的寵兒。

與燈芯絨、搖粒絨等面料相比,法蘭絨的質感無疑更為細膩,生活化之餘也不失格調。而且市面上的花色相當豐富,囊括了條紋、格紋和各種顏色。



  • 襯衫

因為法蘭絨的價格適中,溫暖柔順,相關的織物在歐洲一帶迅速流行起來,其織布廠也基本上遍布英、法、德等國家。

而隨著工業革命的到來,紡織業得機械化程度更是得到了大幅提升,這時的法蘭絨才開始作為批量生產的布料,廣泛應用。

早在美國內戰時期,舒適耐穿的法蘭絨襯衫已經成為士兵們的標配,只是真正以休閒襯衫的民用形式呈現出來,還得到19世紀下半葉的美國才真正實現。



正與丹寧服飾的軌跡相仿,溫暖柔順的它一經採用就備受鐵路、工業領域等藍領工人的歡迎。

當中功不可沒的莫過於工裝休閒服品牌 Carhartt,作為創始人的 Hamilton Carhartt 在1889年逐漸意識到需要對美國工人的工作服改良一番。


有了法蘭絨的前車之鑑,嗅到商機的他便在底特律開設了工廠,大批量生產耐用且性價比高的法蘭絨服飾,一炮而紅。



那些不想再穿著厚重棉布的工人們通通轉投法蘭絨的懷抱,盡情享受那柔軟舒適、透氣耐寒的穿著體驗。

口碑極佳的法蘭絨在20世紀初再次服役,誕生了如 CPO(Chief Petty Officer)襯衫(多為羊毛法蘭絨織成)之類的海軍服裝中。



二戰後更是流傳到對美式文化尤為狂熱的日本民間,簡潔利落的它成為經典的基礎單品。

經磨毛處理的它既可以作為內搭打底著用,不會令皮膚產生明顯的干刺感,親膚舒適;



其卓越的禦寒保暖能力也能充當 Overshirt(外套式襯衫),套在如T恤、針織衫等內搭單品之上,利用絨毛將寒氣停留在表面纖維的間隙中。




款式方面花樣繁多,最為人熟知的就是有著大不列顛血統的它通常會出現各種格紋式樣,甚至被冠以「理工男襯衫」之名。如果怕與土氣掛鉤,作為內搭層次點綴是容錯率較高的選擇。



但畢竟格紋≠法蘭絨,還有如素色、撞色和不規則印花等設計可以考慮,大家就別拘泥於刻板印象而放棄法蘭絨襯衫。


  • 西裝

二戰後,法蘭絨這位明日之星已經不再局限於內衣、襯衫以及家居用品,在上世紀50年代終於宣告法蘭絨西裝的興起,成為商人通勤著裝的標配。



Sloan Wilson 於1995年所著的小說乾脆以《穿著灰色法蘭絨西裝的男人(The Man in the Gray Flannel Suit)》為題,隨著書作備受好評,及後更被搬到了大銀幕中,進一步加深法蘭絨西裝對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影響。



Gregory Peck


低調細緻的斑駁質地、自然柔和的光澤,無不讓講究體面的社畜們所折服。就連在 007 系列的影片中也頻頻出鏡,解鎖屬於邦德的那份洒脫與優雅。


之前提到過,法蘭絨的西裝面料也會分為精紡粗紡,精紡意味著是經過精梳篩選出的長纖維所織造而成,整體紮實,毛感低、手感順滑,織造結構緊緻所以更為堅韌耐磨,具有骨質。

精紡法蘭絨

粗紡法蘭絨


而粗紡的手感軟糯柔順,親膚性也相對較高,但仍難以逃過起鏡面的厄運,非要比個高低的話,一般情況粗紡的耐用度會更低一些。



如果不想在垂感、線條等方面做妥協的話,法蘭絨確實不是你的最佳選項(華達呢、騎兵呢更適合你),因為編織鬆散、質地軟糯的它挺括度難以支撐保型。



反正對線條和耐用度有要求的就選擇精紡法蘭絨,而喜好復古質感的心大玩家則可以放心選擇粗紡法蘭絨。


或者在克重上講究一些,如 Fox Brothers 的 Heritage Flannel 就比較有分量(500g左右),復刻當時上世紀30年代的出品,彌補低克重且鬆散織法所欠缺的垂感。



顏色方面,我會建議優先考慮中灰色、木炭色、各種米白色調、海軍藍、格紋等,柔和但不至於過於沉悶。





尤其是中灰色的套裝,比淺灰色更加沉穩低調,而斑駁的紋理即使拆單西或者單褲混搭著用也沒有違和感,共同營造出屬於城市紳士的冬日感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MJ9v1m0BMH2_cNUgi2M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