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國防科技年度重大進展之二 2020年海戰領域十大進展

2021-02-18     國防科技要聞

原標題:國外國防科技年度重大進展之二 2020年海戰領域十大進展

海戰領域十大進展

一、DARPA「海上列車」項目啟動

2020年1月,DARPA發布「海上列車」項目公告,提出將不少於4艘的無人水面艇通過物理連接或編隊航行,創建「海上列車」。「海上列車」能在惡劣海況下航行約12000千米,再分散執行任務,能各自在不同海況下航行約1850千米,最後組成「海上列車」返航。未來該系統投入使用後,可提高無人水面艇的適航性、續航力、載荷能力等,進一步提升美海軍和海軍陸戰隊的遠程力量投送能力。

二、美海軍艦載戰術雷射武器輸出功率達到150千瓦

2020年5月,美國「雷射武器系統演示樣機」完成首次海上試射,成功擊落無人靶機。該樣機以多台光纖雷射器為光源,總輸出功率達150千瓦。系統採用光譜合束技術,將有微小頻差的高能雷射束以不同入射角照射多層介質膜光柵,經光柵反射後合為亮度大幅增強的單一混頻雷射束,結構簡單可靠,且合成光束的質量與單一入射光束相同。該樣機是目前國外輸出功率最高的艦載戰術雷射武器樣機,初步具備在較遠距離上硬殺傷無人機、小型快艇等目標的能力。

三、DARPA「無人值守艦船」項目啟動

2020年1月,DARPA啟動「無人值守艦船」項目,旨在提高艦隊無人化水平,支撐「分布式海上作戰」概念。項目擬實現的主要目標:一是消除人員因素影響,實現艦艇性能最優化;二是針對長期部署的無人水面艇,研究提出相關維修和保障方案。該項目有望改變傳統無人水面艇的設計建造規範,優化無人水面艇的設計、建造與維護流程,對美海軍實現分布式艦隊結構、豐富海上作戰樣式具有重大意義。

四、美海軍創新網絡「技術橋」增至15個

五、美海軍啟動「超越計劃」推進聯合作戰網絡建設

2020年10月,美海軍啟動「超越計劃」,以響應國防部推動的「聯合全域指揮控制」概念。美海軍已發展了「協同交戰能力」和「海軍一體化火控-防空」等網絡化作戰技術,但海軍內部各業務群在建設過程未充分關注彼此的操作方式,導致數據和目標共享存在數字鴻溝。「超越計劃」在擴大海軍戰術網絡的同時,將進一步提高這一網絡的互操作性並將其擴展到其他軍種。

六、美海軍開始開發大中型無人水面艦艇作戰概念

2020年1月,美海軍歐洲艦隊和太平洋艦隊共同發布指令,在對大中型無人艦艇進行界定的基礎上,要求正在組建的水面發展中隊為大型和中型無人水面艦艇開發作戰概念。作戰概念需支持大中型無人水面艦艇的組織、人員配備、訓練、裝備、維護和作戰一體化,以滿足其單獨執行任務或與航母戰鬥群、遠征打擊群、水面行動小組協同行動的需要。相關作戰概念的開發,將對大中型無人水面艦艇的技術發展、採辦和運用產生深遠影響。

七、美軍「幽靈艦隊霸主」大型無人水面艦完成多次自主航行試驗

2020年6月,美軍戰略能力辦公室「幽靈艦隊霸主」項目研發的1艘大型無人水面艦完成了5926千米自主航行試驗。11月,該項目1艘大型無人水面艦又完成了8704千米自主航行試驗,並順利通過巴拿馬運河。試驗期間,這些無人水面艦97%的航行時間處於自主模式,而且還達到了國際海上避碰規則要求。「幽靈艦隊霸主」項目於2017年啟動,2020年9月完成項目第一階段,計劃2021年9月完成第二階段全部試驗後,移交美海軍第1水面發展中隊開展進一步試驗。

八、美海軍數字孿生技術應用進一步深入

2020年9月,美海軍利用超高解析度3D雷射雷達和聲納,對一艘船塢運輸艦(LPD 22)進行了全艦掃描建模,構建了基於該艦真實狀態的三維數字模型。這項工作是美海軍按照國防部數字戰略要求,建設艦艇數字孿生模型的一部分。利用這一模型,船廠可在艦艇進塢前制定完備的維修升級方案,提前做好備品備件和生產工具準備工作,以縮短工程周期,降低工程費用。美海軍已在艦艇結構、指控系統、電力控制系統等方面開展了多個數字孿生項目,將為提升海上裝備維修保障效率提供有效技術手段。

九、英國BMT公司推出新一代五體無人水面艇

2020年4月,英國BMT公司發布新一代五體無人水面艇。五體船型由一個非常纖細的中央船體和兩舷各兩個較小的側體組成,在平坦水面航行時,前部側體可離開水面。與單體、雙體和三體船等傳統船型相比,五體船型既減小了航行阻力,又提高了橫搖穩定性和耐波性。五體船型使無人水面艇擁有更寬的甲板,能夠容納包括無人機在內的多種有效載荷,有利於將無人水面艇的任務能力擴展至安全巡邏、情報監視與偵察、反潛和水文勘測等多個領域。

十、美海軍啟動雷達協同探測技術研究

2020年5月,美海軍研究辦公室授予雷聲公司價值2920萬美元的雷達協同探測技術研發合同,研究為AN/SPY-6(V)防空反導雷達增加接收模式並開發新型探測算法,使其可接收其他AN/SPY-6(V)防空反導雷達的探測回波。新技術將提高AN/SPY-6(V)雷達大面積搜索的靈敏度,增強AN/SPY-6(V)1型和(V)4型雷達的彈道飛彈防禦探測性能。

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國防科技要聞」(ID:CDSTIC)

來源 | 中國船舶信息中心

圖片 | 網際網路

註:原文來源網絡,文中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相關建議僅供參考。

更多精彩內容,請回復關鍵詞查看:

綜合分析

戰略與規劃

科技管理

國防創新

軍事理論

人工智慧

陸軍

海軍

空軍

航天

網絡空間

電子信息

核武器

高超聲速

無人系統

精確打擊

防空反導

新概念武器

生物與醫學

戰例與演習

先進材料

製造

基礎科學

技術

先進動力

與能源

試驗鑑定

軍事科學院軍事科學信息研究中心微信平台

覺得不錯,請點在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MGR0yXcB9EJ7ZLmJOei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