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趁著孩子還小,給他一個正確的處世觀念,就是送給孩子快樂的人生。
心學大師王陽明的家訓,濃縮了為人處世的大智慧。
短短96字,卻是孩子一生做人的基礎。
1
勤讀書,要孝悌
知識拓寬格局,格局成就人生。
讀書,是獲取知識,打破門第之見最廉價的捷徑。
一個七歲的男孩不讀書,就可以放羊掙錢。過了十年,這個孩子就能放牧一大群羊。
可是過了二十年,他也就達到了能力的上限,這一輩子也就只能放羊了。
如果讓這個七歲的孩子讀書,二十年後,他早已走出山溝,在城市站穩了腳跟。
除卻知識,羊羔跪乳,烏鴉反哺,孝順父母,是做人的天性良知。
若是父母身體力行的教會了孩子什麼是孝順,這個孩子就會知道推己及人,心懷父母。
一個高情商,懂孝順的孩子長大了,也會知道尊重父母,照顧父母。
從小教育孩子認真讀書,孝敬父母,這是王陽明家訓中的頭等大事。
2
學謙恭,循禮儀
有一種修養,叫「勿以身貴而賤人」。
教會孩子不因為自己的出身而仗勢凌人,就是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若是因為家庭條件優越一些,就從小縱容孩子目中無人,捧高踩低的惡習,將來孩子真的犯了大錯,就無法挽回了。
而能把內在謙恭的美德,變成外在彬彬有禮的氣質,更是讓人受益終生。
有的人就算成年了,還是言語任性,目中無人,人緣奇差。
有的人還沒有走上社會,就已經學會了禮貌待人,身邊總是不缺貴人。
不抬高自己,亦不貶低別人,尊重別人才能得到別人的尊重。
3
節飲食,戒遊戲
「飲食有節」,是古人基本的生活態度。
在這個物產豐富,經濟條件相對寬裕的年代,如果不能適當的節制飲食,小小的年紀就被肥胖等富貴病纏上,那這個孩子未來要怎麼辦呢?
我身邊有一位老人家,很小的時候就習練武術,飲食規律而知道節制,今年少說也七十六歲了,血液和內臟卻都很健康,想吃什麼都能吃一些。
這位老人家每天樂樂呵呵,想去哪裡遊玩就去哪裡,還真有幾分任俠之風。
相比之下,因為肥胖而自卑的年輕人們,就太讓人心疼了。
玩樂,是孩子的天性,但是絕不能讓孩子養成過於貪玩的惡習。
孩童時代是人一生當中習慣養成和學習的黃金時期,錯過了這個階段,再聰明的孩子也耽誤了。
玩物,必然喪志。不立志,何談將來立德、立功、立言?
4
毋說謊,毋貪利
古訓有言:「誠信為本」,誠信,就是做人的根本,是道德的基礎。
孔子也曾說過:「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一個連基本的誠信都不講的人,人生自然很難有什麼建樹。
貪,看似得,實則失;得了當下,失了未來。
而這宇宙天地養育萬物,何曾計較過得失?
晉商喬致庸想將茶葉生意做到俄國境內的恰克圖,沿途的磕碰磨損總是讓大部分的茶磚缺斤短兩。
喬致庸就有意增加了自家茶磚的分量卻保持原價售出,外商因此只信任喬家的茶磚,不久之後,喬家壟斷了恰克圖茶葉市場,賺了個盆滿缽滿。
不貪圖眼前小利,人生才會有更長遠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