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深入推進「網絡綜合治理體系建設」為契機,管好用好網絡陣地,使網際網路這個最大變量變成事業發展的最大增量。始終堅持「正能量是總要求、管得住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做大做強網上正面宣傳,大力推進依法治網、技術治網、信用治網,推動實現網際網路由「管」到「治」的深刻轉變。
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印發《網際網路群組信息服務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並於2017年10月8日正式施行。《規定》出台旨在促進網際網路群組信息服務健康有序發展,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積極健康的網絡文化,為廣大網民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
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網際網路群組方便了人民群眾工作生活,密切了精神文化交流。但同時,一些網際網路群組信息服務提供者落實管理主體責任不力,部分群組管理者職責缺失,造成淫穢色情、暴力恐怖、謠言詐騙、傳銷賭博等違法違規信息通過群組傳播擴散,一些不法分子還通過群組實施違法犯罪活動,損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破壞社會和諧穩定,人民群眾反映強烈,亟待依法規範。
《規定》明確,網際網路群組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落實信息內容安全管理主體責任,配備與服務規模相適應的專業人員和技術能力,建立健全用戶註冊、信息審核、應急處置、安全防護等管理制度。
《規定》強調,網際網路群組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對網際網路群組信息服務使用者進行真實身份信息認證,建立信用等級管理體系,合理設定群組規模,實施分級分類管理,並採取必要措施保護使用者個人信息安全。
《規定》要求,網際網路群組建立者、管理者應當履行群組管理責任,依據法律法規、用戶協議和平台公約,規範群組網絡行為和信息發布,構建文明有序的網絡群體空間。網際網路群組成員在參與群組信息交流時,應當遵守相關法律法規,文明互動、理性表達。
國家網信辦有關負責人強調,網際網路群組信息服務治理需要政府部門、網際網路企業、社會公眾等多方參與,健全完善輿論監督、社會評議、投訴舉報等手段,不斷推進行業自律規範,共同構建良好網絡生態。
網際網路群組信息服務管理規定
第一條
為規範網際網路群組信息服務,維護國家安全和公共利益,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國務院關於授權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負責網際網路信息內容管理工作的通知》,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提供、使用網際網路群組信息服務,應當遵守本規定。
本規定所稱網際網路群組,是指網際網路用戶通過網際網路站、移動網際網路應用程式等建立的,用於群體在線交流信息的網絡空間。本規定所稱網際網路群組信息服務提供者,是指提供網際網路群組信息服務的平台。本規定所稱網際網路群組信息服務使用者,包括群組建立者、管理者和成員。
第三條
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負責全國網際網路群組信息服務的監督管理執法工作。地方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依據職責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網際網路群組信息服務的監督管理執法工作。
第四條
網際網路群組信息服務提供者和使用者,應當堅持正確導向,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積極健康的網絡文化,維護良好網絡生態。
第五條
網際網路群組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落實信息內容安全管理主體責任,配備與服務規模相適應的專業人員和技術能力,建立健全用戶註冊、信息審核、應急處置、安全防護等管理制度。
網際網路群組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制定並公開管理規則和平台公約,與使用者簽訂服務協議,明確雙方權利義務。
第六條
網際網路群組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按照「後台實名、前台自願」的原則,對網際網路群組信息服務使用者進行真實身份信息認證,用戶不提供真實身份信息的,不得為其提供信息發布服務。
網際網路群組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採取必要措施保護使用者個人信息安全,不得泄露、篡改、毀損,不得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
第七條
網際網路群組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根據網際網路群組的性質類別、成員規模、活躍程度等實行分級分類管理,制定具體管理制度並向國家或省、自治區、直轄市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備案,依法規範群組信息傳播秩序。
網際網路群組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建立網際網路群組信息服務使用者信用等級管理體系,根據信用等級提供相應服務。
第八條
網際網路群組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根據自身服務規模和管理能力,合理設定群組成員人數和個人建立群數、參加群數上限。
網際網路群組信息服務提供者應設置和顯示唯一群組識別編碼,對成員達到一定規模的群組要設置群信息頁面,註明群組名稱、人數、類別等基本信息。
網際網路群組信息服務提供者應根據群組規模類別,分級審核群組建立者真實身份、信用等級等建群資質,完善建群、入群等審核驗證功能,並標註群組建立者、管理者及成員群內身份信息。
第九條
網際網路群組建立者、管理者應當履行群組管理責任,依據法律法規、用戶協議和平台公約,規範群組網絡行為和信息發布,構建文明有序的網絡群體空間。
網際網路群組成員在參與群組信息交流時,應當遵守法律法規,文明互動、理性表達。
網際網路群組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為群組建立者、管理者進行群組管理提供必要功能權限。
第十條
網際網路群組信息服務提供者和使用者不得利用網際網路群組傳播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禁止的信息內容。
第十一條
網際網路群組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對違反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的網際網路群組,依法依約採取警示整改、暫停發布、關閉群組等處置措施,保存有關記錄,並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
網際網路群組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對違反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的群組建立者、管理者等使用者,依法依約採取降低信用等級、暫停管理權限、取消建群資格等管理措施,保存有關記錄,並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
網際網路群組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建立黑名單管理制度,對違法違約情節嚴重的群組及建立者、管理者和成員納入黑名單,限制群組服務功能,保存有關記錄,並向有關主管部門報告。
第十二條
網際網路群組信息服務提供者和使用者應當接受社會公眾和行業組織的監督,建立健全投訴舉報渠道,設置便捷舉報入口,及時處理投訴舉報。國家和地方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依據職責,對舉報受理落實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鼓勵網際網路行業組織指導推動網際網路群組信息服務提供者制定行業公約,加強行業自律,履行社會責任。
第十三條
網際網路群組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配合有關主管部門依法進行的監督檢查,並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持和協助。
網際網路群組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按規定留存網絡日誌不少於六個月。
第十四條
網際網路群組信息服務提供者和使用者違反本規定的,由有關部門依照相關法律法規處理。
第十五條
本規定自2017年10月8日起施行。
國家網信辦有關負責人就《規定》答記者問
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9月7日發布《網際網路群組信息服務管理規定》(以下簡稱《規定》)。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有關負責人接受採訪,就《規定》的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問:《規定》中所要規範的網際網路群組指的是什麼?
答:《規定》所稱網際網路群組,是指網際網路用戶通過網際網路站、移動網際網路應用程式等平台建立的,用於群體在線交流信息的網絡空間,如微信群、QQ群、微博群、貼吧群、陌陌群、支付寶群聊等各類網際網路群組。《規定》所稱網際網路群組信息服務提供者,是指提供網際網路群組信息服務的平台。規定所稱網際網路群組信息服務使用者,包括群組建立者、管理者和成員。
問:網際網路群組服務提供者作為平台方,承擔著對群組進行管理的主體責任,《規定》對此提出了什麼要求?
答:《規定》要求,網際網路群組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落實信息內容安全管理主體責任,配備與服務規模相適應的專業人員和技術能力,建立健全用戶註冊、信息審核、應急處置、安全防護等管理制度。具體來說,平台方應落實的主體責任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制定並公開管理規則和平台公約,明確與使用者雙方權利義務;
二是按照「後台實名、前台自願」的原則,對使用者進行真實身份信息認證,並保護使用者個人信息安全;
三是對網際網路群組實行分級分類管理,並建立使用者信用等級管理體系;
四是對違法違規的網際網路群組及使用者依法依規採取相應的管理措施;
五是接受社會公眾和行業組織的監督,建立健全投訴舉報渠道,及時處理投訴舉報。
問:對社會比較關注的建群條件、群組規模、群組管理方式等話題,此次《規定》對網際網路群組信息服務提供者,也就是對平台方面有何要求?
答:《規定》明確,網際網路群組信息服務提供者應當根據自身服務規模和管理能力,合理設定群組成員人數上限、個人建群上限和參加群數上限。也就是說平台方應根據自身能力來運營相應規模的群組,同時還要承擔相應的管理責任。
《規定》要求,網際網路群組信息服務提供者應根據群組規模類別,分級審核群組建立者建群資質,完善建群、入群等審核驗證功能,並設置唯一群組識別編碼。這一規定主要是便於平台方掌握相應群組數據,實施精準動態管理。需要說明的是,一些網際網路群組信息服務提供者在實踐中已採取了這些措施,並取得了良好效果。
問:一些不法分子通過網際網路群組傳播涉淫穢色情、暴力恐怖、謠言詐騙等違法信息,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破壞社會穩定。針對這些違法違規行為,《規定》中強調了哪些處置措施?
答:《規定》第十條明確要求,網際網路群組信息服務提供者和使用者不得利用網際網路群組傳播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禁止的信息內容。
對於違法違規的平台方,有關部門將依法依規採取處理措施。對於違法違規的網際網路群組,由平台方依法依約採取警示整改、暫停發布、關閉群組等處置措施;對於違法違規的群組建立者、管理者等使用者,由平台方依法依約採取降低信用等級、暫停管理權限、取消建群資格等管理措施。同時,平台方要建立黑名單管理制度,對違法違約情節嚴重的群組及建立者、管理者和成員納入黑名單管理。
問:對社會一直關注的「群主」「群管理者」責任,《規定》有哪些要求?
答:網際網路群組建立者、管理者應當履行群組管理責任,即「誰建群誰負責」「誰管理誰負責」,依據法律法規、用戶協議和平台公約,規範群組網絡行為和信息發布,構建文明有序的網絡群體空間。
接下來讓小編帶大家看看真實案例
1
案例:微信群發布不當侮辱言論群主被拘
安徽阜陽界首市男子楊某因不滿交警夜晚查酒駕,在一自己建立的微信群中發布「他們傻X嗎,下雨還查?一群傻X窮這個樣」等侮辱性言語,在微信朋友圈造成不良社會影響,被當地警方以涉嫌尋釁滋事行政拘留五日。界首警方稱,群主楊某向不特定眾多人發送侮辱性信息的行為構成尋釁滋事,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六條第四項之規定,依法可以給予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並處一千元以下罰款的處罰。
2
案例:微信群內不當言論群主被處分
2016年6月27日上午,潛江市部分人員違反國家法律法規,非法採取利用微信群傳播請願書,擅自上街遊行,聚集請願等方式,要求政府停止引進奧古斯特項目,擾亂社會公共秩序,造成了很壞的社會影響。近日,此事件中被給予黨政紀處分9人,誡勉談話5人,批評教育40人。其中微信群群主彭某系潛江市房地產管理監察大隊工作人員,作為微信群群主,彭雲對群員轉發請願書、發表不當言論的行為沒有制止,對其妻發布遊行視頻、評論的行為沒有制止和正面引導,還回復煽動性言論。
其實,現實中另一種情況是,有的人為了行業或興趣交流組建微信群,而微信群中卻是魚龍混雜,經常有人發布不當政治言論,或者是抹黑黨和國家形象的視頻等內容,對此群主若總放任不管,如果群主是黨員或者公職人員,出現影響就很有可能會受到黨政紀處分。
3
案例:微信群傳播淫穢視頻群主獲罪
瀋陽青年吳某用微信建了一個100餘人的微信群。群員馬某在群中每天都發布「有大片看」信息,向群員收取數十元會費,每天向交錢的人發送淫穢視頻。群主吳某因視而不理,涉嫌構成傳播淫穢物品罪,被警方依法予以刑事拘留。法官表示依據兩高的司法解釋,「利用網際網路建立主要用於傳播淫穢電子信息的群組,成員達30人以上或者造成嚴重後果的,對建立者、管理者和主要傳播者,以傳播淫穢物品罪定罪處罰」。群主作為群的管理者,應履行監管職責,及時審查群相關內容,阻止成員發布淫穢視頻或直接將其剔除,甚至解散微信群。如果其未履行群主義務,放任群員傳播淫穢視頻,其行為已構成傳播淫穢物品罪。這樣的例子網上屢屢不鮮。
4
案例:利用微信群「搶紅包」賭博群主「抽水」被判刑
2015年6月至8月,家住阜新市海州區的董某以網名「阿聯」的身份在手機微信客戶端里建立了微信群,先後命名為「擼九子」、「擼管子」、「擼九VIP遊戲」等,並組織40餘人以制定規則以發紅包的形式進行賭博活動,從中抽取紅利。法院經審理後,判處主犯董某,犯開設賭場罪,判處有期徒刑二年零六個月,緩刑三年,並處罰金人民幣5萬元。近年,全國各地出現了不少微信紅包賭博被判決為犯罪行為的案例。檢索中國裁判文書網發現,僅廣東法院2015年至今公開的就有約30份利用微信紅包進行賭博犯罪的裁判文書。
來源丨網信錫林郭勒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