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理綜藝:不服。
2020年上半年,芒果系綜藝始終站在「風口浪尖」:「她題材」觀察類綜藝《婆婆和媽媽》討論不斷,《嚮往的生活》第四季長播長新,《乘風破浪的姐姐》未播先火……不得不說,芒果台的綜藝動作總能創造熱度。
然而,當《乘風破浪的姐姐》《婆婆和媽媽》分別在選秀、觀察類節目持續開疆擴土時,芒果推理系綜藝代表《密室大逃脫第二季》的表現則相對「平平無奇」。四期節目更新後,截至7月26日播放量不足千萬,甚至沒有超過自身的衍生節目《密室大逃脫第二季大神版》(1181萬)。
前有造星推手、後有觀察天團,「夾縫」中生存的芒果系推理綜沒出路了?弄清楚這個問題,還得從芒果TV推出的自製首檔明星推理真人秀《明星大偵探》(簡稱《明偵》)說起。
時間倒回到6年前。
2014年5月,韓國電視台JTBC製作的角色扮演推理類綜藝《犯罪現場》第一季播出。作為韓國「國內首個RPG推理遊戲」,節目以特定空間中發生的神秘殺人事件為背景,要求六名出演人員在擺脫兇手嫌疑的同時,找出真正兇手……緊湊的節奏、嚴密的邏輯讓這檔緊張又燒腦的節目連續兩季獲得不錯口碑。
2016年,隨著國外推理綜藝模式發展日益成熟,歐美、日韓等地區製作出一批代表性推理節目引發關注,如美國廣播公司播出《誰是真兇》、日本富士TV播出《人狼,是誰在說謊》等節目吸引著各地推理迷。
也是在這一年,芒果TV盒子工作室自製的角色扮演推理真人秀《明偵1》搶占市場「先機」,節目上線兩小時,點擊量破千萬,話題閱讀量破1.3億。
《明偵1》總導演、現在的盒子工作室「掌舵人」何忱曾回憶,製作這檔節目時整個團隊還很稚嫩,「在沒有冠名商、沒有宣傳的情況下,磕磕絆絆上線了。」
播出幾期後,被《明偵1》案情推理吸引的觀眾逐漸增多。作案動機、案件手法、偵查過程,三個環節緊密連接,加之有專業粉絲將各自的推理結果分享到社交網絡,憑藉跌宕起伏的劇情、嘉賓之間的搞笑互動、算是考究的道具細節、紮實的推理邏輯和社會話題的融入,《明偵1》積累下一批忠實受眾。
此後,盒子工作室繼續開拓懸疑推理題材,一口氣在兩年推出三季《明偵》,掀起推理節目熱。
2018年,在「明偵粉」們翹首以盼第四季時,這個已經具有一眾忠實粉絲的網生系列節目將「手」伸向了受眾更為廣泛的電視觀眾——湖南衛視。以推理和故事為核心,《明偵》「姊妹篇」情境類益智互動推理秀《我是大偵探》在湖南衛視開播。
如果說《明偵》系列的產生「恰逢其時」,那麼2019年,盒子工作室進一步深耕懸疑推理綜藝,引進的《密室大逃脫》則是「時運所致」。
「密室逃脫」作為時下流行的休閒生活方式之一,深受年輕人喜愛。2019年3月,盒子工作室將這一遊戲形式搬上螢屏,推出《密室大逃脫》和衍生節目《密室大逃脫大神版》。
從2016年涉獵懸疑推理綜藝開始,盒子工作室至今已推出5季《明偵》、1季《我是大偵探》、2季《密室大逃脫》及2季《密室大逃脫大神版》,新節目模式加上社會熱點與娛樂元素相融合,推理綜藝自帶的益智、冒險、刺激等屬性自帶受眾,芒果系推理綜藝一時「風光無兩」。
然而,在芒果TV趁熱推出一檔又一檔推理綜藝時,其節目口碑反倒日漸下滑:《明偵》系列第四季口碑不升反降,《密室大逃脫》第一季豆瓣評分不過6.6分,《我是大偵探》第一季播出後更是放棄了製作續集的計劃。
引進國外成熟的節目模式,在國內開拓懸疑推理這一綜藝「沃土」或許容易,但如何守住這片「創作藍海」成為芒果系推理綜藝同其他「綜N代」同樣需要面對的問題。
首先,問題源於推理邏輯的日趨不足。
「現場取證與推理」環節是《明偵》系列的亮點,《我是大偵探》則凸顯出玩家錯綜複雜的角色關係、增加故事主線的懸念感。兩個節目雖是同一個團隊製作,但是《我是大偵探》劇情本身的邏輯細節和嘉賓對故事的呈現,卻與《明偵》相去甚遠。
相比三季豆瓣評分9分以上的《明偵》系列,《我是大偵探》細節bug頻出,嘉賓爭議不斷,口碑寥寥。
《密室大逃脫》的問題則在於懸疑推理綜藝的「懸疑推理」與「綜藝」兩種元素比重的傾斜。原本以為是嚴肅、活潑、團結、緊張的密室逃脫,節目在追求嘉賓互動的情況下,變成了嘉賓的搞笑、摸魚、休閒之旅。
「邏輯推理綜藝」淪為嬉笑尖叫的「打鬧綜藝」,即便擁有場地、道具等硬體加持,嘉賓推理細節展現不足、邏輯不足等問題終讓《密室大逃脫》「徒有其表」。
相比「明星版」自帶流量,更清晰利落的密室推理、高能不斷的智商優勢讓《密室大逃脫大神版》穩住了芒果推理綜藝的口碑(豆瓣評分均9分+)。
對於推理綜藝而言,多線敘事將答案深藏在層層謎團中;嘉賓逐步搜尋線索,將線索梳理成順暢思路,最後推理答案……懸疑敘事提升觀眾期待,不同故事背景的時空重塑消弭了時間與空間的壁壘,讓觀眾更近距離地沉浸在推理中。然而,一旦缺乏「推理」與「邏輯細節」,節目的看點就會大打折扣。
其次,綜藝「度」需恰到好處。
不是所有觀眾都對單純的解密感興趣,節目不能完全依靠知識點「填滿」,嘉賓之間碰撞出的綜藝感需要製作團隊通過剪輯、特效、背景音樂等加以協調。
同時,推理綜藝既要給觀眾一起解題的時間,又不能將節目錄製時嘉賓思考的空白時間完全展示,節目主題融入的自然而不刻意也很關鍵。反觀國外推理綜藝,如《密室大逃脫》原版《大逃脫》正是因為與現實生活(熱點)聯繫的故事劇情、嘉賓間配合有度的互動以及注重細節的縝密推理「一路封神」。《大逃脫》第三季播出後,觀眾通過劇情推理的細枝末節發現了與前兩季節目的劇情聯繫,再次讓人細思極恐。
不難看到,在國內綜藝市場上,推理類題材還有很大的空間需要探索,好在《密室大逃脫》第二季在吸取第一季經驗的基礎上做出了改進,嘉賓互動、邏輯推理都更加遵循故事背景。
相較於上一季花費較長時間展現嘉賓間的「插科打諢」,《密室大逃脫》第二季在不減少綜藝效果的基礎上,增加了嘉賓推理與思考的過程,既起到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的作用,也帶動觀眾思考。
推理綜藝准入門檻較高、觀眾範圍有限,其「國民度」始終無法與選秀類、觀察類等綜藝相比,想要製作一檔具有全民熱度的推理綜藝更是難上加難。芒果系推理綜藝主創對於如何跨越「天生短板」,突出「後天長處」或許並不陌生。
不妨讓我們共同期待,國產推理綜藝「重回正軌」的那一天。
-END-
輪值主編丨彤童
作者丨四方
編輯丨上下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