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片子上看,你肺部的問題已經吸收了很多,再過幾天就可以去做結石手術了。」1月30日下午,昌寧縣人民醫院內二科副主任醫師高紹榮正在醫生辦公室里,拿著一個病人的CT檢查結果一邊看一邊細心地給病人講解著。
高紹榮,是昌寧縣人民醫院一位從事臨床工作46年,有38年黨齡的老醫生,長期從事內科診療工作,尤為擅長呼吸內科方面診斷、治療,曾作為骨幹參與了2002年末到2003年的非典型肺炎防控工作。即將年滿66周歲的他在2014年退休後,因工作需要再次返聘至工作崗位。查房、接診、值班、病例討論……這些依然是他每天的日常。
近段時間,除了日常工作,高紹榮還要承擔全縣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醫療救治「專家巡迴指導組」專家的職責。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與醫療救治工作中,他放棄了到昆明與家人團聚的機會,服從醫院安排,在做好科室日常診療工作的同時,進行疫情排查和指導。
等病人出去後,他馬上拿起電話,給幾天前下鄉指導過的鄉鎮衛生院打電話,了解那邊觀察人員的情況。他說:「從現在跟蹤的情況看,當時我們的診斷是準確的。」
原來,1月22日晚上八點半,忙了一天的高紹榮還沒來得及回家,就接到縣衛健局發來的到溫泉鎮進行疫情排查的通知。他顧不上吃晚飯,和同事迅速趕往溫泉進行疫情排查,指導基層醫務人員落實防控措施,並深入農戶家中開展詢問病史、體格檢查、流行病學調查等工作,同時為排查對象進行心理疏導,答疑解惑,消除恐懼。本來以為可以結束一天的工作,沒想到在溫泉尚未忙完,又接到了到卡斯鎮進行疫情排查的通知,於是直接從溫泉趕往卡斯接著做排查指導工作。當結束工作返回縣城時,已是凌晨兩點多。當日八時,他又接著到科室上班,開始一天的工作。高紹榮介紹,當天他和同事去排查的兩個觀察對象雖然有發熱、咳嗽等症狀,但是結合流行病學調查和血常規、影像學檢查結果看,初步診斷為細菌性肺炎,於是經過會診後決定就離治療,根據目前隨訪的情況,可以基本排除被感染的可能。
「說不辛苦那是假的,但是自己是一個醫生,也是一名共產黨員,在關鍵的時候不能怕這怕那。如果我們醫生都怕苦怕累怕疫情,那麼老百姓該怎麼辦呢?」面對「這樣奔來奔去辛不辛苦」的問題,高紹榮這樣說。
「我們高老師就是這樣,工作認真負責,隨時指導我們的工作,任何時候遇到我們解決不了的難題,即使半夜三更他都會第一時間趕來與我們一起解決。」聽了他的話,在旁邊的年輕醫生黎楊洋和護士蘇甜甜異口同聲地說,「高老師還有一個特點,就是隨時充滿活力,一點都不像一個60多歲的人。」
「連鍾南山院士都還在奮鬥,我這比他小了近20歲的人怎麼敢老。」聽了兩個年輕人的話,高紹榮笑著說,「我覺得人活著,無論多大年紀,只要做到思想樂觀、熱愛生活,做熱愛的事、過有規律的生活,就會活得輕鬆、充實、有意義。」
說著輕鬆,但作為專家組成員,這段時間來高紹榮其實一點都不輕鬆,他一直在思考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和醫療救治的事情。按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要求,高紹榮和科室的同事堅持防患於未然的原則,每天對到科室住院診療的患者進行全面排查,遇到不明原因發熱的病人,立即進行專科隔離治療。他說:「作為醫生我們必須為病人、為廣大人民群眾的健康負責,也要為自己的健康負責。」
面對疫情,他建議社會公眾:「首先是心態要放穩,因為緊張、恐慌解決不了問題;其次,一定要按照權威部門發布的預防措施注意防護,正確戴口罩、儘量居家不外出、注意手部清潔,特別是不能到人員密集的場所;第三,要聽從專家的建議,不能聽信各種小道消息亂用藥;第四,要注意飲食安全,不吃生食特別是不能吃野生動物產品,多吃新鮮蔬菜、水果,多喝水;第五,居家要多通風,要注意鍛鍊身體,增強自己的免疫力。」
「作為一名醫生,我會一直堅持為公眾的健康努力。」高紹榮說,當前這段時間,將一直與同事在一起,全力以赴打贏疫情阻擊戰。今後,將繼續發揮自己的專業優勢,多做傳幫帶的工作,努力為健康事業做出更多的貢獻。
記者:吳再忠
責編:蔣建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M6nF-m8Bgx9BqZZIfTK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