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業單位的職工,雖然也是體制內人員,但許多人都會千方百計想通過各種途徑,進入黨政機關,成為公務員。比如公務員考試、公選、提拔晉升等,至不濟考進參公事業單位,成為參公人員也一樣。有的甚至明知道「借調」到黨政機關,和進黨政機關工作成為公務員是兩碼事,但還是樂此不疲,哪怕是去機關出苦力,好像離機關過近,成為公務員的可能性就越大。
事業人員想進機關成為公務員,有下面四方面的原因:
1、工作穩定:事業單位正面臨分類改革,大多數參公人失去了參公崗位,成為了純事業單位的管理人員,甚至有人還因此喪失了提升職稱的機會。生產經營類的事業單位改制為了企業,部分地區一刀切,所有人員包括負責人在內,一律隨企改制,從事業人員變成了企業人員。自收自支、自定、自籌類編制明文規定取消,原來有編制的人員,成了沒有編制的人員。所有這一切,使得事業單位從原來的「鐵飯碗」,變成了「瓷飯碗」,工作如此不穩定,身份、崗位變化如此之大,事業人員肯定不會安心啊。反觀黨政機構,雖然也是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大改革,但對個人影響有限。黨政機構的改革,主要是職能改革,許多職能進行了劃轉,使得權力更統一、責任更清晰,更有利於職能的發揮。雖然也有精簡機構和人員、編制的要求,但在職公務員身份沒有變化,而且許多參公人員還隨職能被一起劃轉到了黨政機關,成為了公務員。
2、工資高:體制內的工資排名,最高的應該是專業技術人員,其次就是公務員,事業管理人員排第三,工勤人員排最後。即使在中西部經濟欠發達的小縣城,工作二十年,如果是副高職稱,工資沒有一萬也有七八千了,中級職稱也有五六千,公務員就只有四千多,事業管理人員不到四千,只比工勤人員略高。部分地區鄉村中小學教師放開了職稱名額限制,一下子全學校的教師都是中級以上職稱,小學也有了高級職稱,評高級的也越來越多,這對改善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有非常大的幫助,鄉村中小學校的教師崗位,也成了「香餑餑」,不僅人人爭著去,而且去了也能留下來。因為有的省份鄉村教師工作滿二十年,可以直接升中級職稱,二十五年直接升副高,三十年直接升正高。教育主管部門明確要求教師工資不得低於當地公務員收入,鄉村教師還有鄉村補,河北省還率先提高了中小學教師的教齡津貼。所以專業技術人員的工資收入會越來越高,不一定對公務員崗位感興趣,但純事業管理崗位工資低,對轉變身份成為公務員還是十分渴望的。
3、可以享受職級並行、提前退休等政策:新的《公務員法》將職級並行擴大到了所有的公務員和參公人員,即使沒有職位,夠條件有名額,還可以晉升職級,享受更高級別的待遇,在崗位出現空缺時,還可以直接調任已經晉升職級的實職崗位。這對於長期因職數所限,得不到提拔任用的公務員來講,機會十分難得,待遇不會受影響,而且也不會在職位空缺時,因職級不夠,沒有資格競爭。事業人員則沒有這樣的政策,目前,事業單位管理人員的「職級並行」政策,也只是在寧夏和海南試行,能不能推廣到全國,目前還很難說。因為事業單位不光有管理人員,還有專業技術人員、工勤人員,還有許多聘用制管理人員,管理人員職級並行了,專業技術人的員職稱能不能按工齡晉升,工勤人員的級別呢,聘用人員的待遇呢,這麼多複雜的情形,還需要公平公正對待,事業人員的「職級並行」政策能不能出台,路還很長。
4、社會地位高:黨政機關是管理與監督機構,事業單位承擔的是公益服務職能,和行政輔助與支持的職能。因此,公務員是管理人員,而事業人員是服務人員,社會地位孰高孰低,一目了然。當然,無論是公務員還是事業人員,都是人民公僕,都是為人民服務的,職業無高低,身份無貴賤。社會地位之分,也只是說說而已。
事業人員想改變身份成為公務員,最靠譜的方式就是參加公務員考試,通過筆試、面試、政審環節,過五關斬六將,就可以成為公務員。還有就是公選,通過面向在職人員招考的公務員崗位考試,也可以直接成為公務員。還有提拔晉升,先在事業單位提拔,滿兩年後如果年齡不超過40歲,就可以調任或者晉升到黨政機關領導崗位,成為公務員身份。其他隨機構改革等方式,也可以進入黨政機關成為公務員,但機會十分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