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吃手是餓了?3天不拉臭臭就是便秘?

2021-02-26   醫知袋鼠

原標題:寶寶吃手是餓了?3天不拉臭臭就是便秘?

很多新手媽媽在照顧小嬰兒的時候,總會有些手忙腳亂,尤其是遇到寶寶吐奶、哭鬧、幾天不拉臭臭等情況,更是不知所措,心裡沒底。

今天,袋鼠麻麻就和大家分享一些照顧小寶寶的相關知識,希望對新手爸媽有幫助。

1、寶寶吐奶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吐奶是小嬰兒一個非常常見的現象,幾乎每個媽媽都會遇到。

寶寶吐奶,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兩種。

大部分寶寶吐奶,都是生理性的,屬於正常現象,這與寶寶胃的獨特生理結構有很大關係。與成人不同,寶寶胃的賁門(胃的入口)比較松,幽門(胃的出口)比較緊,而且是呈一個水平狀態,所以胃裡的東西容易反流上來。

建議媽媽們喂完奶,要先給寶寶拍嗝,可以減少吐奶的發生。

但是如果發現寶寶是「大口大口吐奶」,伴有痛苦的表情(如張口伸脖、眉頭緊鎖等),或者是頻繁的「噴射性嘔吐」,這就一定要引起重視,及時到醫院明確原因。

因為胃食道反流、幽門痙攣、肺炎、腦膜炎導致的顱內壓增高等疾病,都會導致的劇烈吐奶。

2、寶寶吃手就是餓了嗎?

很多媽媽問:小寶寶也不會說,都不知道該怎麼判斷有沒有吃飽,每次看到娃吃手,我就趕緊進入「奶牛角色」。

其實,3個月左右,寶寶會迎來口欲期,喜歡用嘴巴去探索周圍的世界,手離他最近,當然吃得最頻繁。

一般情況下寶寶吃手,多是出於自我安撫,可以消除一些煩躁不安緊張的情緒。

那麼怎麼判斷寶寶是飢餓呢?

如果寶寶餓了,往往會用食指輕觸嘴巴,哭鬧煩躁,頭部左右晃動向兩側找,這個時候如果把手指從他嘴巴里拿出來,寶寶會「抗議」,當觸碰到乳房或者奶嘴時,就會得到安撫停止哭鬧。

有的家長擔心總是吃手會養成壞習慣。

一般,2歲前吃手,媽媽們不必有太多焦慮,也不需強行干預,關鍵是幫助寶寶清洗乾淨小手手,減少細菌的傳播,這樣吃起來更放心。

如果超過2歲寶寶還是頻繁吃手,就要耐心引導孩子戒掉這個習慣了。

3、寶寶3天不拉臭臭就是便秘嗎?

以前有讀者留言:

八個月的寶寶母乳喂養,寶媽飲食清淡,寶寶每天加一到兩頓蔬菜泥輔食,但是寶寶經常性三四天不排便,是便秘嗎?

月子裡寶寶便秘怎麼辦?3天沒拉屎了。

混養,寶寶兩個月,三四天不拉大便,拉一次特別多,我怕他便秘怎麼辦?

其實,寶寶幾天不拉大便不一定就是便秘了。

臨床診斷便秘的指標是:排便間隔延長,每周少於兩次,同時伴有排便費力或大便乾燥。

如果僅僅是 「排便間隔延長」這一點,並不能表示寶寶便秘了。

比起排便次數減少,大便粗硬或干硬(比如像羊屎蛋)、排便疼痛和用力更能指向便秘。

通常,2~6個月的寶寶好幾天不拉粑粑,但便便的性狀依然是稀糊狀,排便時不費勁,精神狀態、食量、睡眠等一切表現都如常,就是攢肚子了,家長不要太緊張。

袋鼠麻麻有話說:

寶寶呱呱墜地,在最初的一個月里,照顧新生兒可不是一件輕鬆的活兒,希望新手爸媽們時刻學習,科學護理這些稚嫩的小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