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足協在新賽季將力推兩項新政,「限薪令」讓不少球迷叫好,可要求職業俱樂部名稱「去企業化,啟用中性名稱」的這條強制性政策,卻引發了很多球迷的反對。其中上海申花藍魔球迷俱樂部、河南建業紅魔球迷俱樂部、北京御林軍球迷會、浙江綠色旗幟和津門虎翼等5家球迷群體,更是發布了一份聯合聲明,公開反對足協一刀切的政策,希望能夠保留從甲A甲B時代就傳承下來的俱樂部名稱。
北京國安、上海申花這些名字,在1994年甲A聯賽元年就已經出現,至今已經存在了足足26年的時間,所以他們擁有大批死忠球迷,對於改名這件事自然也有些無法接受。但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卻是同樣創辦於94年的CBA聯賽。在這26年的時間裡,CBA聯賽中的球隊同樣沒少經歷過改名的事,特別是進入2.0時代之後,CBA聯賽中更是掀起了一股換隊名、換隊標的風潮,可CBA球迷群體中,如中超球迷這般如此強烈抵制改名的,卻可以說是屈指可數。
為何會出現這樣截然相反的情況呢?這恐怕是因為足球圈的球隊,在這26年的時間裡,幾乎都是以企業冠名為主。球迷們很多時候都會喜歡叫球隊的企業名,如國安、申花、魯能、恆大,而很少會直接叫地域名,例如北京隊、上海隊、山東隊、廣州隊。如今足協要求去企業名,等於切斷了這些球迷過往的記憶,跟過去徹底say goodbye,自然會讓球迷感到不滿。
可CBA的情況卻完全相反,雖然球隊也有企業冠名,可球迷稱呼球隊時,大部分也都會稱呼地域名,而很少會直接叫他們的企業贊助名。例如十冠王廣東隊本賽季換了贊助商,隊名看似發生了變化,可球迷們依然會喊他們廣東隊,本質上沒發生太大的變化,球迷們自然不會糾結球隊換贊助商所引發的改名行為。
而即便是如遼寧隊、山東隊這種元年就參賽的傳統球隊,他們曾經因為換過老闆,改了隊名和隊標(如遼寧隊從獵人到盼盼再到衡業,隊標從獵人到熊貓到巨龍再到如今的豹子,山東隊從火牛到金斯頓到黃金到高速再到如今的西王,隊標從火牛到獅子再到如今的王者),可球迷們稱呼起他們的時候,依然會叫遼寧隊和山東隊,和以前沒有任何區別。即便有時候在比賽轉播或是聯賽積分榜上,這些球隊的名字會發生變更,可只要球迷嘴中的名稱未發生變化,俱樂部也沒有要求球迷強制改稱呼,自然就不會引起大規模反對。
當然,凡事都有例外,在CBA也並非所有改名都沒引起反對,有兩種情況,其實球迷們也很不滿意。一種情況是球隊被收購或搬遷引起的改名,例如沈部變成如今的廣廈,東莞變成深圳,佛山變成廣州,以及前兩年江蘇肯帝亞落戶蘇州,搖身一變成了蘇州肯帝亞。即便這些球隊中,有的全稱仍然沒有大變化(例如蘇州肯帝亞的全稱然是江蘇肯帝亞籃球俱樂部蘇州肯帝亞隊),可由於所處地域的改變,讓原本的球迷失去了歸屬感,自然就會引發球迷的強烈反對。
另一種情況,是球隊為了順應CBA2.0的改革,想跟風改名,捨棄球迷叫了多年的老名字。例如2019-20賽季,吉林隊曾在官方社交媒體上宣布,為了邁入2.0時代,打完這個賽季後要正式告別「東北虎」稱號,找出有傳承、有代表性、有時代感、有地方特色的新名稱、新LOGO和新吉祥物,而且是由球迷自己做主。
可對於吉林球迷來說,東北虎這個稱號就是他們覺得方方面面最契合吉林隊特色的名字,所以大量球迷反對改名,認為俱樂部是瞎折騰。而有趣的是,本賽季吉林隊確實換了新隊標,可隊標上依然是一隻東北虎,同時在聯賽官網的簡介上,東北虎的名字也依然還在。
不過雖然中超球迷和CBA球迷的舉動截然相反,可這卻反倒更能說明球迷真正在乎的東西是什麼。改名的政策沒錯,但卻應該建立在不傷害球迷對球隊感情和歸屬感的基礎上,這樣才能更讓球迷接受,同時也能讓改名政策,起到真正有意義的作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LaL4QHYB2uKmW_kOEzA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