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歲的小君剛剛做完右膝關節全膝置換。
從19歲起,她的手就開始變腫、變形,兩年後,膝蓋和髖部也慢慢出現症狀,最後,兩個關節完全僵硬,幾乎走不了路了。
原來,小君得的是類風濕關節炎。這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統會對我們的身體組織搞破壞。
像小君那樣,沒有早期發現並很好地控制,錯過了治療的關鍵時期,病情會持續加重,導致膝關節骨性融合,無法行走。關節置換是她唯一的出路。
既然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危害那麼大,要如何防範「類風濕關節炎」呢?它早期有啥具體症狀呢?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說一說~
晨起時關節變僵硬,要小心
類風濕關節炎最早會出現關節腫、痛,在發病部位如手腕、手指、膝蓋等地方,都會有壓痛,而且會反覆發作,症狀時輕時重。
大多數患者都會有晨僵。就像電腦啟動時卡了一樣,睡覺起來之後關節變得很僵硬,要1小時以後才能逐漸好轉。
再嚴重的就是畸形了,如手指關節變形等。一旦出現以上症狀,一定要選擇正規醫院,切勿錯過最佳治療時間。
患上類風濕關節炎,該怎麼辦?
類風濕關節炎可以在任何年齡發病,如果不控制,隨著病變的發展,最終會出現關節功能的喪失,致殘率高,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因而被稱為「不死的癌症」。
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對該病無可奈何,其實,只要發現得早,完全可以通過藥物治療控制病情。
據介紹,現在需要做手術,特別是做多個關節置換手術的患者已經大大減少了。
建議患者應在出現關節腫痛後及時就診,不要等到關節破壞嚴重了,才去治療。
別迷信偏方和藥膏,沒有用
因疼痛的折磨,很多人病急亂投醫,到處打聽各種秘方、特效藥、偏方,不但花了冤枉錢,更是耽誤了最佳的治療時機,可能最後拖到關節嚴重變形、失去功能。
也有不少人自己購買藥膏、膏藥,這些藥物短時間內或能緩解疼痛,但其實病情並沒緩解。
因此想要治療類風濕關節炎,還是要去正規醫院看病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