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經驗」為武漢抗「疫」出大力

2020-02-26   江西晨報

2月13日,我省第六批支援湖北醫療隊抵達武漢。次日,醫療隊中的141名南大一附院醫護人員進入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腫瘤中心(下簡稱武漢協和腫瘤中心)當日新開放的「Z14」重症病區,開始收治新冠肺炎患者。日前,記者連線進駐武漢協和腫瘤中心的江西醫療隊護理負責人曹英,得知他們運用抗擊新冠肺炎的「江西經驗」,僅用三天時間便建立了一套較為完善的適應「Z14」重症病區的護理「作戰方案」。

進駐武漢協和腫瘤中心的江西醫療隊醫護人員正在討論工作。南大一附院供圖

把南大一附院工作模式「搬」到武漢

「我們是國家救援隊中第一批進入重症病房的隊伍。由於借鑑了南大一附院象湖院區隔離病房的工作模式,我們在武漢的護理工作基本跳過了前期摸索的過程,為救治患者爭取到了更多的時間。」曹英說,但是,當時武漢協和腫瘤中心剛完成隔離病房的改造,面對陌生而高危的工作環境,加上對信息系統的不熟悉,「最初的工作壓力很大」。

醫療隊實行小組負責制,100名護理人員被分成8個組,由護士長擔任組長,並定下了每組必須有重症護理經驗人員、象湖院區隔離病房護理經歷人員以及男護士的人員配備原則,確定了責任分組、協調配合、感控(院內感染控制)、物資及感控管理等5個班次,既保證工作責任落實與配合,又能讓非重症專業的護士快速進入狀態。

「每位進入隔離病房的護士都有自己明確的任務,我們指定了專人負責協調、感控及對接武漢協和腫瘤中心的信息系統,重症專業的護士則帶領小分隊負責對接重症患者。」曹英說,「除此之外,我們在進入隔離病房之前的清潔區安排了專人24小時輪班,細心檢查每一位進入隔離病房的同事防護是否做到了位。」

確保醫療隊每個人都有最好的精神狀態

在醫療隊進入「Z14」重症病區的第一天和第二天,大量患者被收治入院,工作量很大。護理人員每班工作6小時,加上穿脫防護服、交接班等,時間基本上都在8小時以上。長時間處於密閉的防護服里,胸悶、頭暈、噁心、眼鼻受壓不適等症狀隨之而來。曹英及時通過手機在線了解全體護理人員的情況,收集了不少問題。「比如N95口罩,壓著鼻樑太久會造成皮膚損傷,所以我們向大本營申請了水膠體敷料來緩解鼻面部位受壓的情況」。

針對飲食不規律問題,醫療隊採取了調整用餐時間、上班前飲食不超過平時的二分之一等方法。

「第三天,我們對護士排班進行了調整,實行每班4小時制。」負責排班的凌華總護士長告訴記者,這樣的排班模式是出於對長時間工作的護士體力上的考慮,既能避免護士出現體力不支的情況,也能使他們以更好的精神狀態面對患者,提高護理質量。

盡一切努力為病區患者提供精細化護理

在「Z14」重症病區,中老年患者居多,剛入院時大多沮喪、灰心。患者的情緒對疾病的治療有著很大的影響,因此,除了平時的治療護理工作,當班的護士們會在每一次治療護理時和他們聊聊天,說一些成功治癒的例子,幫助他們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碰到有合併糖尿病等基礎疾病的老年患者,護士們會與後勤保障人員溝通,為他們提供適合糖尿病患的飲食。護士們的鼓勵、安慰和陪伴,減少了患者心中的焦慮,不少患者的情緒有了很大的改善。「你們在這裡,我們就不擔心了。」患者的話語,讓護士們感到很是欣慰。

每天線上開會有效溝通 各項工作快速理順

「特殊時期,與協和院方的對接以現場為輔,線上為主。我們護理人員每天一會(視頻會),不在病房的護士長們都上線視頻交流。為了溝通更有效,我們邀請了武漢協和腫瘤中心負責對接的護士長參加視頻會。前期溝通的主要是物資的供應及電腦系統的使用,經過每天現場和線上的緊密對接,各項工作很快就理順了。這些天,我們跟進更多的是流程優化、職責細化以及檢驗、用藥、評估等工作的質量上。」曹英說。

曹英要求各護理組將每天的工作在視頻會上進行彙報,會議內容形成會議記錄傳達給每一位隊員。只要是大家反映的問題,事無巨細,她都會及時協調一一解決。

「一開始,我有些不理解:每一班的工作、每一班的對接為啥都需要曹主任親自過問呢?跟進的這幾天,我發現,你們的新冠肺炎病房管理經驗很不錯,想得很周全,每一個細節都不放過,怪不得這麼多工作你們這麼快就理順了。」武漢協和腫瘤中心負責對接的護士長在視頻會上如是說。

完善的工作制度、明晰的工作流程、高效的工作溝通,讓每一位奮戰在「Z14」重症病區的江西護理人員很快便收穫了武漢患者的信任。「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在這場馳援武漢的戰役中,南大一附院援助武漢國家醫療隊展現出了強大的戰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