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德宏第一代電力建設者陽聯棟

2019-08-22     德宏團結報

1

陽聯棟是與德宏電力共成長的第一代德宏電力人,雖然過去了幾十年,但每一個大項目大工程,在他腦海里都歷久彌新,從工程圖紙設計到項目開工建設完成,點點滴滴歷歷在目。當地幾乎所有大工程建設都凝結著他的汗水。

20世紀60年代初,當時新中國成立不久,一切百廢待興,每個有情懷、有擔當的知識分子都以國家主人翁的狀態投身生產、投身國家建設。特別在貧窮落後的邊疆地區,更是需要這些知識分子參與建設。

1

從學校畢業不久的陽聯棟滿懷激情,參與了德宏第二座電站——法帕水電站的改造工程建設。那時候,相關的技術資料很少,他依然記得前輩李嘯雲依照一本農村小型電站參考資料,搞出一台5千瓦的「兩擊式」水輪機,點亮了芒市法帕墾區,讓當地群眾告別了松明、煤油照明的歷史。這些事跡深深激勵著他在電力建設上揮灑熱血。

1980年至1988年,陽聯棟參與了全州重點工程檳榔江水電站的建設工作。當時的施工條件非常艱苦,在水電站建設同期,全省第一條專州送變電工程110千伏檳帕線著手建設,陽聯棟負責技術工作;檳榔江至盞西及平原35千伏送變電工程同期開展,陽聯棟又被安排負責管理及工程技術。就這樣,3個工程同時建設,陽聯棟往返奔波於3個工程項目部。那時候,陽聯棟家在梁河,3個孩子尚幼,妻子帶著孩子既要上班還要管家中所有的事務。至今,陽聯棟還清晰地記得,工程緊張時,他3個月沒有回過家,就連岳母去世他也沒時間送老人家最後一程……回想這些過往,陽聯棟充滿了遺憾。他說,那時候像他這樣將工作視為一切的人很多很多,誰沒有虧欠過家人呢?

1

20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全國農村電氣化建設興起,為了向中央爭取項目,他連續幾天加班加點,帶著必勝的信念,和同伴馬不停蹄地往昆明跑往北京跑,到相關部門申請,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以邊疆少數民族的特殊性及農村電氣化建設的迫切性為由申報成功,為當地爭取到2500萬元的項目資金。當塵埃落定,陽聯棟由於腦神經衰弱大病了一場,臥床半月之久,家人和同事都知道,他是為爭取項目病倒的。

「引龍入潞」110千伏送變電項目是老人最引以為傲的一項工程。1994年,德宏大工業興起,電力缺口日益加大,德宏州委、州政府決定從大理引進電能,計劃投資1300多萬用時18個月完成送變電工程。這個重大項目自然交到了陽聯棟手上,在他的主導下僅用時14個月,並節約資金300萬元就完成了此項工程。為此,陽聯棟受到了省、州政府領導的表揚。之後,陽聯棟又繼續參與到戶宋河水電站的大建設中……

1

對於曾經的功績,陽聯棟覺得不值一提。他認為,自己只是做了自己該做的。而在記者看來,他就是一部德宏電力事業發展的線裝歷史書籍,平實而耐人尋味,需要靜心細細品讀,才能感受到老一輩德宏電力建設者們無私奉獻的精神與風采!

德宏傳媒集團全媒體記者 李秋雯 通訊員 王小靜 孫 華

點擊「閱讀原文」,下載「掌上德宏」app!

責編:劉亞旭

審核:楊 旻 張仁韜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LLzNvmwBJleJMoPMsLs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