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泡腳褪黑素更好的助眠方式,Hipee CES睡眠治療儀體驗

2021-01-14     十八線老編

原標題:比泡腳褪黑素更好的助眠方式,Hipee CES睡眠治療儀體驗

伴隨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各種競爭加劇使得生活節奏加快,同時由於生活方式發生明顯變化,睡眠日益成為現代人的「生活奢侈品」。

據我國睡眠研究會統計資料顯示,2003年我國各類睡眠問題的患病比例已經高達38.2%,2006年對全國六城市的調查顯示,過去一年間都市人的睡眠問題已達60%,所以說失眠已悄然成為一種「流行病」。當然,如果你還沒經歷失眠,那麼首先恭喜你,同時你會覺得上述言論是在危言聳聽,但一旦你經歷一段時間的連續失眠,那麼「感同身受」可能才是最恰當的形容詞。

針對睡眠問題,可以說整個人類在傾盡全力尋找解決方案,目前有效果直接但有一定副作用的藥物治療,例如唑吡坦、曲唑酮;還有一些間接的輔助手段,例如跑步鍛鍊、泡腳等、甚至還有醉酒(並不提倡)。但今天要分享一種比較少見的助眠方式,Hipee剛剛發布的CES睡眠治療儀,採用的是經顱微電刺激療法(CES)。

何為經顱微電刺激療法?

相信多數人還是第一次看到「經顱微電刺激療法」,官方定義是:一種與傳統藥物治療、電抽搐治療完全不同的治療方法,是通過低強度微量電流刺激大腦腦幹神經中樞,促使大腦分泌一系列與焦慮、抑鬱、失眠等疾病存在密切聯繫的神經遞質和激素,以此實現對這些疾病的治療。

雖然CES並不常見,但這並不代表它是新技術。因為至少在2000年前,醫生就開始用電鰩魚緩解疼痛,早在1981年CES治療儀就作為一種治療設備,1949年蘇聯科學家將CES應用於焦慮和睡眠障礙的治療,也就是說經顱微電療法(CES)早已是一種成熟的治療方法,目前也是《睡眠醫學教科書》和《中國失眠障礙診斷和治療指南》的推薦療法,同時已獲得全世界大多數國家藥監局和衛生部門的許可,其中包括要求最為嚴格的 FDA和CFDA。

經顱微電刺激療法的工作原理

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我還特地去了解了「經顱微電刺激療法」的工作原理,科學研究表明失眠抑鬱或焦慮的產生是由大腦內神經遞質的紊亂引起,而經顱微電流刺激儀經過特殊波形、頻率的微量生物電刺激大腦中樞神經系統,促進神經遞質的分泌,將紊亂的神經遞質恢復到正常狀態,從根部改善睡眠相關的問題。

這裡有一張使用CES前後的腦電波活動圖(Alpha波:使心情愉悅、放鬆;Delta波:降低心情低落、緊張不安的情緒)。

科普內容到此就結束了,下面就具體看看「Hipee CES睡眠治療儀」,以及相關使用情況。

開箱曬物:小巧便攜,一家可用

手上的這款CES睡眠治療儀來自於Hipee,通過查詢資料得知,這款產品已經通過醫療器械認證,所以在專業度上有所保證。

同時這項技術還做了與藥物治療有效性的臨床驗證,結果表明,CES療法優於藥物治療。同時它也是被引進醫院作為輔助改善失眠症狀的儀器。

與Hipee以往產品類似,Hipee CES睡眠治療儀整體包裝依舊走的是網際網路簡約風,純白色的外包裝,正面主要元素依舊是產品的渲染圖,底部印刷有燙銀工藝的產品名稱。

Hipee CES睡眠治療儀的詳細參數在包裝背面即可了解到,產品具體型號是BS-C2,生產許可編號為陝食藥監械生產證20190002號。

包裝內配件比較豐富,首先是三份紙質材料,包括快速使用指南、說明書和一張合格證。對於普通用戶而言,「經顱微電刺激療法」畢竟還是屬於一個未知的領域,所以在第一次接觸到類似產品時強烈建議認真閱讀說明書和快速指南。

附帶有一個小的電源適配器,輸出標準是5V/2A,由廣東智電電子科技代工。

充電線為MicroUSB接頭,如果能升級為Type-C接口後期的便攜性會更強,畢竟MicroUSB已經慢慢在被時代淘汰。與充電線在一起的還有一個白色的小瓶子,小瓶子並沒有裝任何東西,其作用是裝上自來水或者淡鹽水濕潤耳夾的橡膠頭,增加導電性。

除此以外還有一根導線和一對耳夾。導線長約90cm,末端一分為二,用來連接兩個耳夾。

兩個耳夾設計的比較小巧,夾的力度也不是很大,主要是考慮用在耳垂上,只需要固定即可,太大力反而會給人體造成傷害。

回到Hipee CES睡眠治療儀本體,Hipee將其設計的十分小巧,尺寸上單手可握,重量僅為100g,如此小巧的體積大大提升了便攜性,睡覺時放在枕邊或者枕頭下也不礙事,遇到出差也方便攜帶。

雖然體積小巧,但並不意味著不利於老人使用,Hipee CES睡眠治療儀恰好是考慮到這一點,整個機身有一半被顯示屏占據,而整個螢幕的信息量也非常簡約,讓上了年紀的爸媽也能用。螢幕右上角是一個電量標誌,中間為工作時間倒計時,精確到秒,Hipee CES睡眠治療儀單次使用時長並不建議超過1h,所以最長僅有60min。時間下方則是一個強度進度條,可以直觀的看到當前機器工作的強度,以免過大造成自己身體不適。

顯示屏下方有三顆物理按鍵,左上是電源/開始鍵,右上角是工作時間調節按鍵,單擊實現30/45/60min循環設置。

底部最大的按鍵便是強度調節旋鈕,Hipee CES睡眠治療儀的工作強度分為0-100級,碩大的旋鈕可以做到精準調控,大大減少誤觸幾率。而之所以有如此高精度的調節是考慮到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對電流的敏感度也不同,多級調節讓產品的適應範圍更廣。

Hipee CES睡眠治療儀底部有兩個接口,左邊是工作輸出接口,與導線相連,右邊是充電接口。

為了便於握持,Hipee CES睡眠治療儀側邊還做了小弧度的凸起,拿在手裡整體存在感很強,同時弧形設計讓整體握持手感進一步提升。

Hipee CES睡眠治療儀的背面貼有一張標籤,產品的關鍵信息均可查詢到。可以看到生產日期為2020年12月25日,看來還是新鮮出爐,而使用壽命為5年。

體驗:操作簡單,效果明顯

Hipee CES睡眠治療儀的使用非常簡單,只需要簡單查閱說明書便可以完全掌控,同時對於一些不規範操作,機器本身也做了限制,這裡就說下幾個注意事項。

首先需要佩戴好耳夾,左右耳夾分別夾在左右耳,其實最初使用CES治療時,醫生和研究人員經常選擇將電極貼在眼睛上,因為他們認為透過顱骨電流是無法透過的,後來研究者才發現把電極放置在耳垂是更為方便,而且相當有效。

需要左右耳同時佩戴,摘下其中一個就失去作用,因為只有左右耳都工作正常才能形成電流迴路。在使用前還是建議用自來水稍稍濕潤下耳夾的橡膠頭,以此來增加導電性和保證機器正常工作。

佩戴完成後選擇好工作時間,在按下開始鍵之前,強度調節旋鈕必須歸零,否則按下開始鍵無效,螢幕也會彈出紅字提醒,這主要是為了保護使用者,因為每個人對電流的感受程度不同。例如我把強度開到20左右便能感受到電流存在,而我女友需要35左右才會感受到有電流,所以如果不小心在99強度下工作,那酸爽絕對會讓你不再使用第二次。

說下我的使用感受,我在兩年前確實有過接近3個月的失眠經歷,當時我嘗試過跑步、泡腳、醫院就診等多種方式,但每晚還是看著天一點一點的變白,現在回想起依舊心悸。現在雖然不再失眠但每晚對睡覺都很注重儀式感,就擔心萬一睡不著,在收到Hipee CES睡眠治療儀後嘗試了下,當晚發現效果沒有很明顯,但是隨著使用的時間越來越長(現在每晚幾乎都會用30min),多夢的和半夜醒來的情況已經有了明顯好轉,看來經顱微電刺激療法確實有效。

總結:助眠從習慣開始

年輕的時候我們認為失眠離我們很遠,於是任意揮霍身體、熬夜,從不注重一些好的睡眠習慣,但是一旦出現失眠問題,一切就為時已晚。但對於大多數年輕人,鍛鍊、早睡早起的習慣確實有太大難度,相反Hipee CES睡眠治療儀的使用就非常簡單,沒有任何耗材,只需要充充電,晚上記得夾在耳朵上即可,算是目前最為簡單的助眠方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LLOwAHcBubk3rjNb585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