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公里變3000公里,這條公路還能保持最美國道之名嗎?|中國自駕地理

2020-05-17     中國自駕地理

原標題:300公里變3000公里,這條公路還能保持最美國道之名嗎?|中國自駕地理

-這 是 自 駕 地 理 的 第 334 篇 原 創 主 文-

作為中國最長的景觀大道,新219國道一路從雪域高原跨度到熱帶雨林,從2140公里變成了10065公里,里程數增長了近5倍,這樣的增長速度,在世界上是少有的。

新219國道示意圖

製圖@《中國自駕地理》

然而,比起我們今天的主角,新219國道的增速並不算什麼。我們的主角在自駕圈一直享有「中國最美國道之一」的讚譽,在這條全長僅有347公里的公路上我們可以看見雪峰、冰川、草原和油菜花,是西北自駕遊玩耍的車友們不可錯過的休閒線路。

只不過,在如今的規劃中,這條公路的終點變成了起點,線路向南延伸至雲南看似普通卻氣勢磅礴的國門——孟連口岸,里程數增長了10倍有餘,達到3745公里

它就是起於甘肅張掖,經青海、四川、雲南,縱穿祁連山脈、果洛藏族自治州(以下簡稱果洛州)以及橫斷山脈的新227國道

新227國道示意圖

製圖@《中國自駕地理》

那麼,新227國道在突然間增長10倍後,還能保持「中國最美國道」的桂冠嗎?

一、中國最美的國道

原227國道無疑是美麗的,這條公路途經甘肅的民樂,扁都口,俄堡和青海的祁連、門源、大通三座美麗縣城。期間跨過大通河,翻越俄博嶺、景陽嶺埡口和達坂山,橫穿了祁連山脈。

原227國道示意圖

製圖@《中國自駕地理》

原227國道一路承載了千年的絲綢之路文化以及囊括了西北最富有色彩的風光。

民樂的扁都口、門源百里油菜花海、祁連山草原、卓爾山金銀灘草原、大通黑泉水庫,沿途的草原、湖泊、高山、雪山、丹霞,多彩的風景,仿佛行走在畫廊之中。

門源百里油菜花海

攝影@VIP會員·張翔 重慶

因此,許多人都稱它為「中國最美國道」。

二、延長後的新227國道

河西走廊的南側,高聳巍峨的祁連山自西向東綿延1000多公里,成為甘肅與青海之間的一道天然屏障。

對不少人來說,祁連山並不陌生,它是中國西部有名的山脈。但大多數人知道它並不是從地理書本中,而是從那首「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的匈奴民歌中。

祁連山地理示意圖

製圖@《中國自駕地理》

雖然祁連山的熟識度很高,但真正走進祁連山的人並不多。舉目望去,猶如一條蒼龍的山脈群此起彼伏,茫茫蒼蒼。其直入雲霄的主峰團結峰,在天清氣朗時,仿佛一位頭戴雪帽,身披盔甲的將軍,十分威武雄壯。

但在大山之間,卻有一條連通了大山南北的百里峽谷,連接了河西走廊與青海高原,這條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天然通道就是扁都口。新227國道在這條古道上延伸,高原牧場、石佛岩畫、險峻關隘,讓人流連忘返。

扁都口

攝影@VIP會員·四季藏香陳武

據記載,東晉時期,在「絲綢之路」河西走廊一帶,群雄紛爭,烽煙四起,交通受阻,東西往來的商隊、使節全改由青海通過,使這條南部通道變得更加繁榮起來。

到了經濟高度發展的盛唐,對外貿易、文化交流更加頻繁,一批批商賈、僧侶、遊人經過長途跋涉來到絲路上的中間站——峨堡。他們在這裡休整,備足水和糧草後再向東、向西出發。

沿著新227國道繼續南下,翻過與祁連山脈平行的阿尼瑪卿山,會途經青海的果洛州。果洛州對大家來說可能倍感陌生,但這一區域是雄偉的青藏高原的一部分,藏著青海和西北最美的風景。

黃河是果洛州境內最大的河流,自西向東奔流而下,繞過瑪多積石山,向西北順果洛邊沿流入海南州,形成黃河第一個彎曲部。

新227國道甘肅-青海段示意圖

製圖@《中國自駕地理》

阿尼瑪卿是一座神聖的山,與西藏的岡仁波齊、玉樹的尕朵覺沃、雲南的梅里雪山並稱為藏傳佛教四大神山。

傳說這座山的山神是沃德鞏甲山神的第四個兒子,為了拯救藏地百姓,沃德鞏甲派老四前往安多降服妖魔猛獸,懲辦壞人,使人們脫離災難,過上安居樂業的日子。後來老四與沃德鞏甲相會時,其修建的九層水晶宮變成了阿尼瑪卿山。

阿尼瑪卿雪山

圖@《中國自駕地理》

果洛州的南邊是神奇的巴顏喀拉山,山脈的主峰就是鼎鼎有名的年保玉則峰。之所以說巴顏喀拉山神奇,是因為據說大約在12000年前,這裡是自稱杜立巴人的外星生命造訪中國的落腳點。

離開果洛州,繼續前行不遠就進入一塊擁有並肩七條大江及其眾多支流的地理板塊,這一獨特的地理單元,有個很霸氣的名字——橫斷山脈

三、花是一座城,城是一朵花

"有一個地方叫做稻城,我要和我最心愛的人一起去那裡,看蔚藍的天空,看白色的雪山,看金色的草地,看一場秋天的童話。我要告訴她,如果沒有住在你的心裡,都是客死他鄉!我要告訴她,相愛這件事情,就是永遠在一起。"

位於橫斷山脈中段的稻城亞丁,因《從你的全世界路過》這部電影,一下子變得人盡皆知。那巍峨的雪山,碧綠的草甸,漫山的野花,清澈的海子,讓這座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南部的小城在藍天白雲之下顯得格外幽婉動人。

稻城亞丁

圖@VIP會員·江南

橫斷山脈是青藏高原的另類,在東南部突然轉向,讓人出乎意料。在轉向的同時,山脈之間的空間距離也被極大地壓縮。在四川、西藏、雲南交界處不到60公里的寬度,奇蹟般地容納了三列山脈和金沙江、瀾滄江、怒江、雅礱江、大渡河、岷江六條大江併流而行。

對於橫斷山脈這麼一個美麗又複雜的地理單元,在這裡寥寥幾筆也無法說清楚,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我們推過的《大橫斷》一書。撇開橫斷山脈之美,這裡還有被人所忽略的一面——中國重要的有色金屬礦產地。

在雅礱江和金沙江交匯處一帶的成礦帶富含釩鈦磁鐵礦,如攀枝花地區是中國鐵礦儲量很大的地區之一,同時又是中國生產釩鈦金屬和其他有色金屬及稀有金屬的重要基地。

橫斷山脈的7條山脈、6條大江

製圖@《中國自駕地理》

驅車駛進攀枝花市,能見到處處是綠樹紅花,真是城以花為名,花因城更妍。誰給它起了這麼一個好聽的名字?當地人說,是毛主席。

1958年,地質部長李四光向毛澤東彙報:四川金沙江畔發現了一個大鐵礦。主席問:那地方叫什麼名字?李四光說:那裡過去荒無人煙,因為只長著幾棵大攀枝花樹(木棉樹),地質勘查隊就把那裡標註為「攀枝花」。毛主席當即表示贊成:「攀枝花」,這個名字很好!既響亮,又充滿詩情畫意。

從此,在共和國的版圖上,就誕生了唯一一座以花命名的城市。

新227國道橫斷山脈段示意圖

製圖@《中國自駕地理》

20世紀60年代,當時國際的形勢雲譎波詭,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決定在中國西部地區的13個省區發動一場以戰備為核心的大規模國防、科技、工業和交通基本設施建設,戰天鬥地、波瀾壯闊的三線建設由此發端。

攀枝花因其富集的資源和險要的地形,被確認為國防「三線建設」最理想的鋼鐵工業基地。

一位作家說過,最平凡的地帶一旦成為戰場,便會獲得某種光輝;奧斯特里茨和馬倫哥都是偉大的名字和渺小的村莊。歷史的偶然,讓「不毛之地」的攀枝花也獲得了這樣的機遇和獨特光輝。

這是1964年5月的攀枝花,初來到這裡的先輩估計沒想過,這片「不毛之地」會成為如今的釩鈦之都,圖來自CCTV-1大型文獻專題片《我們走在大路上》第六集《激情燃燒的歲月》

來到攀枝花,順著新227國道可以看到坐落在弄弄坪的攀鋼。當年為攀鋼選址時,有人向周恩來彙報,這裡山高坡陡沒有平地,建設難度很大。周總理詼諧地說:「沒有平地,弄一弄就平了嘛!」於是,這裡就有了這個形象的地名——弄弄坪。

當年,在中央的一聲號令下,來自全國各地各行業的幾十萬移民建設大軍晝夜兼程,成建制地開進攀枝花,投入鋼鐵基地建設大會戰中。可要把這原本只有「7戶人家1棵樹」的「不毛之地」建設成一座現代鋼城,「弄」起來真不容易!

在攀枝花的「金色攀枝花」展覽廳里,能看到當年建設歷程的照片和標語:「三塊石頭架口鍋,帳篷搭在山窩窩」「小路巴掌寬,機器要上山,一聲喊:抬上肩」「不想爹、不想媽、不想孩子不想家,一心想著攀枝花,不出鐵水不回家!」這些令人眼眶發熱的標語,無不是當年建設者們生活情景和工作狀況的真實寫照。

昔日的弄弄坪

圖@攀枝花市委宣傳部

是一種什麼樣的精神,讓先輩們自願在攀枝花這片熱土上奉獻自己的青春、汗水、心血,乃至生命?也許就是毛主席反覆強調的那句話:「攀枝花不是鋼鐵廠問題,而是戰略問題」,每一個建設者懂得這句話的分量。

這裡得天獨厚。」在領袖們的宏圖中,攀枝花是三線建設的「重中之重」。攀鋼的開發建設還創造了一系列世界工業建設史上的奇蹟,影響和改變了我國重工業的戰略格局。

1970年7月1日,攀鋼一號高爐正式投產。興高采烈的攀鋼人說:有黨中央英明的戰略決策,才有這亘古蠻荒之地的巨變,我們向黨的生日獻禮!

繼續南下,就來到新227國道的終點站——孟連口岸。孟連縣分新城和古城兩部分,縣城以南壘河為中心,河上游的西岸就是娜允古城,下游的東岸就是新城,過東風橋能去遊歷下城大佛寺、中城大佛寺、上城佛寺和孟連宣撫司署了。

227國道的里程數在迅速變大,不變依然是一路上的風景,它也從來沒失去最美的地位。

從張掖至孟連口岸,森林、草原、湖泊、高山、雪山、丹霞等不同美景,原先的347公里走走停停可以走一天,但那基本只是跑馬觀花,而如今,延長後的新227國道更值得慢慢去欣賞!

來源/公號:中國自駕地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LEE-I3IBiuFnsJQVSdy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