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帶孩子參加同學聚會,結束後卻被踢出群,知曉原因後幡然悔悟

2019-10-04     奶果媽媽

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導語

現今由於社會的發展,我們的經濟越來越好,越來越多的家庭經濟情況良好,但一些對於孩子的教育還是沒有進一步提高。更甚的是,家庭對於孩子的嬌生慣養導致孩子平時缺乏教養,表現得囂張沒禮貌。

案例

小美是一個4歲孩子科科的媽媽,一個周末,小美的同學們組織了一場聚會,因為科科喜歡黏著媽媽,小美便帶著科科一起去參加了同學聚會。

小美和科科剛剛到的時候科科一心想讓媽媽帶他去拿好吃蛋糕,沒有理會其他打招呼的人。

因為聚會人數眾多,俊俊在聚會場上來回跑動,有時甚至踩著別人的腳也沒有停下來。

小美把科科抱在身邊,突然間科科看見坐在對面的人拿著一杯飲料,將腳踏在桌子上便想去搶,對面的女人突然間被嚇一跳,手裡的飲料打翻在了桌子上。

"小美,你的孩子怎麼這樣啊?"女人顯得有點氣憤。

小美聽見她對孩子的指責也有點氣憤道:"他還是個孩子,不懂事你就體諒一下,況且飲料是你打翻的,又不是我們科科倒在你身上的。"

聚會結束後,小美發現自己被踢出了大學的同學群,她很是不解。同學告訴她:"聚會上大家覺得,一個孩子的教養問題,跟一個家風和家長的教育有著緊密的聯繫。你不去思考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還說出那樣一番話,實在是令人生氣"。小美這時才幡然悔悟。

那麼一個孩子的教養到底要如何培養?好的教養對於一個孩子的未來來說又有什麼影響呢?

分析

  • 你的孩子可以不優秀,但不能沒有教養

1、讓孩子學會遇人就要打招呼。

當一個孩子學會大大方方的微笑並向別人打聲招呼,能夠給人留下深刻又美好的印象。一個簡單的問候是容易可以拉近人與人之間的心理距離的。我們平常多帶孩子出去與人接觸,慢慢的教孩子學會去自然的打招呼。

2、教你的孩子學會不亂碰別人的東西。

不隨意碰觸別人的東西是最基本的一種教養,如果孩子實在是喜歡,也必須在徵得主人的同意下才可以觸碰。我們日常生活中如果孩子想吃某種食品,我們可以告訴他"你得去問爸爸可以嘛?因為這個是爸爸的東西,媽媽沒有辦法做決定"。以這種方式讓孩子印象深刻,知道東西是有"歸屬性"的。

3、從小就要讓孩子做個有禮貌的人。

遇到幫助自己的人要道一聲"謝謝",做了不好的事情要向別人說一聲"對不起"。學會禮貌從來都不分年齡,不能因為年紀小就覺得可以任性無禮。

4、在公眾場合要學會保持安靜,不大吵大鬧。

可以從日常中培養孩子能動能靜的性格,日常生活中如果有時間,可以以遊戲的形式鍛鍊孩子。例如說"我們來玩個遊戲,你保持安靜十分鐘,如果做到了就獎勵你糖果"。

總結

無論是富養還是窮養,都不如教給孩子教養。格里美爾斯豪森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沒有教養、沒有學識、沒有實踐的人的心靈好比一塊田地,這塊田地即使天生肥沃,但倘若不經耕耘和播種,也是結不出果實來的。"讓孩子成為一個有教養的人,讓他們未來的田地能夠結出最大的果實。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我是奶果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LCx0lG0BMH2_cNUg0Dc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