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媒:「中國企圖瓦解歐洲」系誤讀

2020-04-03     歐洲時報

【歐洲時報4月3日李朔編譯】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現有國際合作框架正愈發顯得力不從心,疫情之後如何應對新的可能出現的危機?義大利《24小時太陽報》評論表示,隨著中國倡議的提出,新的國際合作平台或應運而生。

本次疫情爆發之初,就在義大利政府決定暫停與中國的往返航班後,中國總理李克強要求歐洲提供幫助以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緊急情況。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立即作出回應,向中國提供12噸醫療和衛生用品。當時正處於2月初,中國不僅面臨著非常嚴重的突發衛生事件,而且還面臨著強大的國際政治壓力,以及歐美跨國企業的逃離風險。那時,經濟脫鉤論調甚囂塵上,全球化進程遭到前所未有的挑戰,而這還僅僅是發生在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國暴發時。

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中國正在逐步恢復生產活動並嚴防疫情反彈。與此同時,中國還在向正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幾乎癱瘓的歐洲提供援助。

3月17日,由浙江省捐贈共計9噸的抗擊新冠肺炎醫療物資,從杭州啟運上海浦東機場,於18日隨專家組赴義大利米蘭。(圖片來源:中新社)

在過去這段時間內,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歐洲領導人直接對話,確保提供醫療物資援助,並明確「中國堅定致力於加強與歐洲夥伴關係的承諾」,而這也是中歐夥伴關係的標誌。法國總統馬克龍和習近平也進行了討論,以期為全球主要經濟體共同制定一項計劃,以共同面對本次危機。世衛組織都同意採取協調一致的金融和貨幣措施,以引導危機後世界經濟的復甦,並確保為脆弱的經濟體提供保護。在本次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應對新冠肺炎特別峰會上,二十國集團將啟動總價值5萬億美元的經濟計劃,以應對疫情對全球社會、經濟和金融帶來的負面影響。

顯然,原本應該打亂全球化和國際合作的新冠肺炎疫情正成為促進全球協調政策和措施形成的因素,這也將帶來新機遇和新模式。在這種情況下,歐盟本可以發揮核心作用,但是,歐盟正在浪費時間和機會。

《24小時太陽報》指出,中國正在推動的外交與合作倡議,以及與義大利的外交與合作倡議,已經被某些方面解讀為企圖瓦解歐洲,鬆動歐美既定關係,以及「附屬」中國霸權的個別成員國。這是錯誤的,這掩蓋了真正的問題,歐盟目前充滿了不確定性,它沒能及實地應對在義大利暴發的緊急衛生醫療事件。與此相對的是,中國倡議在全球範圍內引發了共鳴,正如李克強與馮德萊恩溝通時表示的,中國旨在加強與歐盟的夥伴關係,這也是計劃於明年9月舉行的中歐領導人會晤可以預見的議題方向。

3月21日,一批中國政府援助希臘用於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物資空運抵達雅典國際機場。同機運抵的還有由中國企業和社會各界向希臘捐贈的物資。(圖片來源:新華社)

二十國集團作出承諾之後,新的國際框架也許正在形成,本次疫情或許能夠促成一個為未來設計的新的全球平台,其中也可以包含歐洲議會批准的歐洲綠色協議。

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表示,在新的緊縮政策的壓力下,歐洲面臨解體的風險。而歐盟和歐洲理事會似乎仍舊保守,這可能使歐洲失去成為全球經濟變革引擎的機會。而此時,疫情的出現為歐盟創造了調整的條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L7wJQHEBiuFnsJQVvKF9.html

疫情下的英國

202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