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面對「豪橫的外國人」 憑什麼要「給面子」

2020-04-02   青島新聞網文旅

更多精彩熱點點擊關注

如果你在自己國家的公共場所,被外國男子當面說「中國人出去」——他又是違反秩序者,你會怎麼想?

當你聽到他的插隊竟還是被特例允許的,估計那份不適感會愈發強烈。

這兩天,青島嶗山三名外籍人士插隊耍橫的行為,就引爆了輿論。

當地部門連發回應,稱對此事實將嚴加調查,並聲明會堅持中國人、外國人一視同仁的原則,對違規者進行處置。

不得不說,連日來,個別外籍人士的違法違規行為,可以說是密集爆出。

言行豪橫,是仗了「特權」

前腳西安有外籍男子因為拒戴口罩、打砸防疫人員被勒令限期離境,後腳就有非裔男子隔離期間隨意外出、私拆報警器被上門警告。

還有更甚者,在廣州一名外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在醫院不配合治療,強行走出隔離病房,還將阻攔的女護士推倒毆打,並咬傷了臉部。這種惡意傷害人身安全的行為,顯然已經觸犯了刑法。當地警方已經對此立刑事案進行調查。

這裡需要指出的是,發生在嶗山的這事跟其他地方的還有些不同。其之所以引爆輿論,更多的是因為「優待」的存在。

有視頻顯示,當衝突發生後,排隊國人問工作人員為何允許他們插隊,得到的答覆卻是:「給個面子」。這種顯而易見的不公對待,加上外國男子搶走國人手中單子並丟在地上的豪橫行徑,必然會點燃網友情緒。

允許外國人插隊,這已然不對,排隊講究先來後到,這是普適規則,不分國籍。在衝突發生後,本來作為公正秩序維護者的檢測人員,竟然說「給個面子」,這是明顯的「拉偏架」,也越加暴露了「不公待遇」的存在。

原本無論在正常狀態,還是非常時期,對外國人進行趨同化管理,對內外一視同仁,是基本的底線和原則。如今,發生在嶗山的「區別化對待」行為,無疑破壞了這一底線,踩了雷區。

某種程度上,外國人來華「人生地不熟」,給予一定的照顧和幫助,是出於情理的應然之舉。只不過,這種照拂,也應在情理之中,而不能踐踏和突破基本底線。

就拿排隊這事來說,情理之中的舉措,是安排相關人員甚至是翻譯人員,給予他們指導,安心排隊,有序檢測,而不是硬剛先來後到的排隊規則,直授「特權」讓他們插隊。

從事後看,或許也正是這種「特權直授」,讓他們有了優越感,有了言行豪橫的心理資本。

別因「照顧孩子」心理,失了原則

說到底,事情的微妙之處就在於所謂的「特殊照顧」。

我曾經也是留學生,在國外也享受過某種程度上的「特殊優待」,尤其是當你的語言還不夠好時,這種「照顧」會更妥帖。

有朋友如是對我說,「你語言不好,又初來乍到,他們會拿你當孩子看」。

「孩子」就意味著擁有超出成年人的愛,並擁有一定的規則豁免權。而實際上,這種「孩子心理」也能形象地反映出很多「外國人被優待」的問題。

不少外國人就憑恃這般心理,認為接受特殊照顧、對待理所應當,再往前一步,也就有了敢於挑戰規則的底氣。

無論西安外籍打砸男子,還是嶗山插隊者甚至廣州咬人者,他們能有出格言行,或多或少都有此心理。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更多圖片

西安一外籍男子拒戴口罩辱罵攻擊工作人員。

有些國人則出於「照顧客人」心理,給予他們很多的優待,有的就出了格,逾越了底線和基本原則。

比如,嶗山的涉事工作人員,就沒有掂量好「照顧」和「公正」孰輕孰重。外籍的成年人畢竟不是真正的「孩子」,在真正的是非與規則面前,必須保持一視同仁,沒有例外。

實際上,有些人給予外國人的這種「優待」,也是公眾擔憂和敏感的所在。

這種「優待」,說實在的,沒有網上某些人說的這是跪或舔那麼嚴重,而更多的是規則執行者面對現實做出的權衡裁量。只不過,有些人會拿捏失當,丟了原則失了衡。

而公眾對廣州外籍男子毆打護士事件尤為關切,也是在擔憂,他們是否會因受「優待」而獲得豁免。

實際上,從目前處置情況來看,對於這種大原則的破壞者而言,當地相關部門做到了規則之下、一視同仁,用及時的處理和通報回應了公眾關切。

公平問題本就敏感,尤其在疫情期間,如何對待和處理外籍人士的相關問題,社會輿論既是顯微鏡也是放大鏡。在這個時候,有關部門和相關人員尤其要把握好底線和原則,別在現實問題面前失了準繩。

記住那條:可以適當照顧,但老外無「特權」。

原標題:面對「豪橫的外國人」,憑什麼要「給面子」

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