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主婦」可以有,「全職奶爸」你行不行?

2019-11-04     壹創新商學

「男人負責養家,女人在家顧娃?」你會怎麼看到這個問題?

不知道看到這個觀點的大多數人怎麼想,但是在我們最近重溫的一部美國電視劇《This is us》里,劇里的主人公Randall告訴了我們一個答案。

Randall說:這個觀點不僅過分,而且早就過時了!

在劇裡面,早就已經躋身「金領階層」的Randall也在家做了一段時間的「全職奶爸」。

當小女兒問他:「為什麼最近是媽媽上班,而你像個女孩子在家裡待著」的時候,Randall告訴自己的女兒:這個觀點不僅過分,而且早就已經過時了!現在媽媽去上班,爸爸在家是完全正常的,女人做什麼都可以,你看看希拉蕊柯林頓.....」

在我們對全職奶爸的議論聲中,贊成的有很多,反對的還是占了多數,但是還是不妨礙現在選擇回歸家庭當全職奶爸的人越來越多。

前段時間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1987名已婚青年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有56.0%的受訪已婚青年認為男性做全職奶爸是對家庭負責任的表現。54.6%的受訪已婚青年認為爸爸的陪伴有助於孩子良好性格的養成。

但是還是會有很多不理解的和懷疑的目光緊隨跟而來,反對男性當家庭婦男的人會覺得男人就應該在外工作,要是沒有工作沒有收入,男性的自我價值還能用什麼來衡量?

但是為什麼還會有越來越多的的父親選擇了回歸家庭,當一個全職奶爸呢?

這首先說明了一個社會現象:女性的經濟地位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給父親選擇回歸家庭提供了良好的經濟支持。

父親在很多的家庭裡面扮演的就是頂樑柱的角色,所以一般都會覺得這種「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模式才是一個正常的模式。

而近年來隨著女性在職場內的地位得到提升,在男女收入逐漸平等的大城市裡,像美妝啦、服裝等許多行業里,女性吸金能力都不容小覷,這個時候如果要選一方,來回歸家庭負責帶孩子的話,自然選擇父親是比較合適的。

就像曾擔任蘋果零售部門副總裁的Angela Ahrendts一樣,在以男性為主導的科技高管領域,這位「不懂科技」的女人,做到了年薪2420萬美元,摺合人民幣1.5億,比蘋果CEO蒂姆·庫克收入還要高。

在這樣的成功面前,她的丈夫心甘情願退居幕後照顧兩個人的孩子,而她談起自己的成功時也說道:成功的一半,要感謝老公對3個孩子和家庭的悉心照顧。

我們一般說家裡有人能夠全職照顧家庭,這說明這個家裡一個人的付出可以負擔的起整個家庭的支出,而女性在經濟領域的崛起,就為這種情況的出現提供了經濟的支持,也讓全職奶爸沒有了後顧之憂。

其次現在的全職奶爸,家庭婦男也並不全是沒有工作,賦閒在家,他們很多人也是兼職自由職業。

像會寫書的可以兼職寫書,還有人可以兼職在網上授課,寫代碼,利用業餘時間還可以炒炒股票,考考升職用的證。

就像前段時間爆火的「小學生Vita君」,才8歲的他就因為在網上講解編程教學視頻而走紅,數據顯示他的編程視頻現在在網上的播放量已經達到了百萬次,而在他的背後就站著一位全職奶爸。

他的爸爸不僅親自教授自己的孩子,業餘時間也沒閒著,一邊忙著翻譯書籍,一邊還會給兒子拍視頻、剪視頻。

而且對大多數全職奶爸來說,他們也不是長期放棄工作,等小孩上學後他們就打算返回職場。

最後還有一部分選擇回歸家庭做全職奶爸的人,就是個人性格的原因。

社會之所以精彩就在於它的包容性,每個人都可以有各人不同的性格特點。

有的男性就是天生不會社交,對自己的事業也沒有什麼企圖心,但是為人細心,特別能照顧好自己的家裡人。

這對於他們來說,就不如把可以在外大展身手的機會留給自己的妻子,自己在家裡做好後勤工作,為妻子的事業保駕護航,同樣是一種非常合適的相處方式。

所以說我們現在很多人討論夫妻一方到底是誰在家裡照顧家庭比較好,是不是爸爸選擇了回歸家庭就是一種違背主流,政治不正確的事情,實在是有失偏頗。

因為問題的重點並不在這裡,問題的重點在於到個人,每個家庭幸福生活的方式是什麼?

很多選擇了回歸家庭的全職爸爸們都有自己的理由,不管是什麼,都值得我們去尊重和理解。

我們就要允許有的人選擇在工作上實現自己的個人價值,也認同有的人選擇在自己的小家庭裡面尋找到自己的理想。

養孩子,從來就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事,那些不顧傳統的偏見,承受著各種強大的壓力全職奶爸同樣值得我們尊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L2dXRG4BMH2_cNUg6mg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