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弱不禁風,但是紅樓夢裡卻鮮有人有林黛玉一般的傲骨吧。
看她寫菊花詩,寫得那麼好,也是言為心聲,因為她內心早就有著菊花的堅強。
蘇軾寫的「菊殘猶有傲霜枝」也可作為她一生精神的寫照。她的家雖然已經敗落,早已失去了人生優渥的環境,但是生活在賈府的她,總是那麼樣地自立自強,面對著風霜刀劍。
她的花語風露清愁,也說明了她是那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她有著她的堅持,她有著她的美麗,身處不好的環境中,卻總能與那些污穢格格不入。她亭亭玉立,不蔓不枝,最是紅樓夢裡的一股清流。
紅樓夢的尤三姐,雖然也有剛強,也有堅持,但是她太過火辣,容易傷人,也容易傷害自己。林黛玉的柔中帶剛,才是最值得欣賞的。
例如,李嬤嬤雖說黛玉的嘴巴,比刀子還尖,可是,又有多少人不讚賞她那一次的與李嬤嬤的交鋒呢?當薛姨媽薛寶釵都笨嘴拙舌的時候,她卻顯現出了她英雄本色。而那些無可辯駁的話語,都是完全符合當時的人情世的,給人心帶來快樂,那就是她的柔了。正是因為這種柔,人們才喜歡她的這份剛。
再看其對自身價值的堅持。當大家都勸寶玉該怎麼樣,該如何,投給寶玉無盡的諷刺責難時,黛玉卻不表一言半語。因為她也看不慣那些假醜惡,不願意寶玉跟著世俗走,淪為祿蠹,成為一個賈雨村一樣又世俗又骯髒的人。
而這又是她的柔,是她對於賈寶玉的呵護。賈寶玉只欣賞只信賴她這麼一個人,如果她也世俗一點,逼迫寶玉怎麼樣,賈寶玉在完全感受不到愛的情況下,豈不是會提前懸崖撒手。
當寶玉挨打後,薛寶釵們是指責寶玉,說寶玉早聽人一言也不至於如此。而林黛玉卻是呵護寶玉,只是叫他「從此可都改了吧」。那完全是從賈寶玉的角度出發,給予了賈寶玉充分地尊重與理解。
而且,大家的規勸都沒有作用,很多時候都是南轅北轍。可見,黛玉的堅持,才是最正確的選擇。
最後講一個寶黛之間的故事,也是黛玉這方面性格的最好體現。
端午節前夕,因為張道士提親的緣故,賈寶玉內心甚是憤怒,第二天也就沒有再去清虛觀。他認為黛玉或許會理解她,就去瀟湘館尋找安慰。誰知黛玉問他怎麼不去清虛觀了,就一下子惹惱了他。之後二人就大吵起來。直到賈母用「不是冤家不聚頭」這一俗語形容他倆之間的瓜葛,兩個人才略有所悟。賈寶玉來賠罪的,自是少不了被林黛玉指責。也就有了下面一段對白。
黛玉因又撐不住哭道:「你也不用哄我,從今以後,我也不敢親近二爺,二爺也全當我去了。」
寶玉聽了笑道:「你往哪裡去?」
黛玉道:「我回家去。」
寶玉笑道:「我跟了你去。」
黛玉道:「我死了?」
寶玉道:「你死我做和尚去。」
林黛玉一聞此言,頓時將臉放了下來,問道:「想是你要死了,胡說的是什麼,你家有幾個親姐姐親妹妹,明兒都死了,你幾個身子去做和尚?明兒我倒把這話告訴別人去。」
接著,黛玉又咬著牙,用手指頭狠命地戳了一下賈寶玉憋漲得通紅的額頭,就又暗自流淚去了。賈寶玉見黛玉很正經,也略有所感,滾滾的熱淚也流了下來。他卻用他那新穿的藕合紗衫去拭眼淚。林黛玉見狀,又有所不舍,於是從自己枕頭邊找出一條手帕,徑直向寶玉懷裡一摔。
諸位看到這裡,是不是也覺得好看極了呢?脂硯齋就恨不得讓評點《水滸傳》出名的金聖嘆穿越一下,也來點評一下這一情節。可見脂硯齋是讚嘆不已了。
這最後的一個「摔」字,也是林黛玉柔中帶剛這性格的最佳體現了。僅僅用一個「摔」字,曹雪芹就把林黛玉女漢子一面寫得躍然紙上。試想,如果那時那刻黛玉跟寶玉抱頭痛哭,那該是又多麼大的不堪啊。那樣紅樓夢也就是成了現代肥皂言情劇了。
這一摔,既有她對寶玉的關心,又有著她自己的堅持——不可助長了寶玉的不成熟、不成器。其實,賈寶玉那些痴話傻話,以林黛玉的性格來說,也是不愛聽。她雖不怎麼勸寶玉,但是寶玉那麼傻,那麼頹廢,那麼不成熟,林黛玉也是看不慣的。林黛玉不是那種傻白甜。後來,賈寶玉說管它後手不接,也不會少了他跟黛玉的,林黛玉聽了也是十分地不感冒,覺得賈寶玉簡直不可理喻。因此,這一摔,黛玉對寶玉恨鐵不成鋼的一種發泄。
後來,賈寶玉拉她的手,她又是一摔,果真又是漂亮極了。連在外偷聽的王熙鳳,都連忙跳出來叫好。
總之,黛玉是一位十分柔弱,又十分有韌性的女子,榮國府金玉良緣的勢力,盡可打敗她,卻始終都無法戰勝她。林黛玉絕世而獨立,是人世間不可多得的仙子。她的柔弱是一種美,她的堅韌是一種氣質,數百年來,為人們所稱讚不絕。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L1qK5m4BMH2_cNUgR_m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