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中華路臨近董家渡路處矗立著一座貌似石油鑽井架的鐘樓,它就是聞名遐邇的小南門警鐘樓。這座鐘樓曾經是南市的制高點,它不但守望著一方平安,而且見證了一百多年的滄桑風雨。
在今上海黃浦區中華路581號內,有幾處不為人知的近代建築群。它包括兩棟連體和一棟單體的民國建築,雖然破舊,但仍能看出當初的氣派。
院子裡,矗立著一座建造於1909年的鋼筋混凝土結構高塔,塔高35.2米,中間有盤旋而上的鐵梯至頂,攀緣而上,可俯瞰整個南市老城廂。此地原為清末「上海救火聯合會」舊址,此塔即為觀測火警並報警的「小南門警鐘樓」。塔頂原有巨鍾一座,現已不知去向。這座掩藏在老城廂內的鐵塔,不僅是上海最早的現代消防設施,也是當時上海的最高建築,更在中國和上海現代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歷史地位。
1911年11月3日,此塔敲響了革命的鐘聲,上海3000餘同盟會義士以此為號,發動辛亥革命上海起義,為清政府敲響了喪鐘。
小南門警鐘樓今昔對比
//
南市制高點 上海救火聯合會
//
早在明清時期,南市就成為繁華地區。這裡人口稠密,房屋毗連,且多為木質或茅草簡屋,一旦發生火患,頃刻便成燎原之勢。光緒年間,南市建立了數十家救火機構,但是它們各自為政,缺少統一調度,難以及時有效撲滅火患。
1907年,城廂內外總工程局總董李平書和萬家公益會總董毛子堅等人發起成立上海城廂內外救火聯合會。為便於發現、觀察火情,及時報警,李平書於1909年稟報上海縣署,提議建鐘樓。縣署同意撥出小南門內舊時五廒漕倉廢基地兩畝五分許,作為會所和鐘樓建設用地。
李平書
鐘樓由求新機器輪船製造廠承建,造價7250兩白銀。鐘樓為全鋼架結構,四柱六層,高十丈五尺八寸(約35米)。中間設螺旋梯,可拾級迴環而上。第四層置銅鐘一口,重4800磅,高39寸,口徑60寸,用機器錘敲擊,鐘聲響遏雲霄,傳數里之外。頂層為瞭望台,登高遠眺,城廂內外一覽無餘。
1910年10月30日,救火聯合會舉行會所和警鐘樓落成大會及試鍾典禮。鐘樓開放五天,市民競相登樓參觀遊覽,盛況空前。鐘樓有瞭望警晝夜輪流駐守,遇有火警,以特定的鐘聲指示火災發生方向和地段。
小南門救火會
鐵籠里就是攀爬上樓頂瞭望塔的豎直鐵梯
//
辛亥革命上海起義的指揮塔
//
小南門警鐘樓也是一座革命的烽火台。1911年10月24日,上海租界內的「報館街」——平望街(今黃浦區福州路平望街一帶)上人山人海。武昌起義的槍聲傳到上海後,市民一擁到當時平望街上各報館閱讀報紙,打探消息。
為此,清政府上海當局發布告示稱「湖北兵變,不日平定,其他各省各埠,均安靜如常,不要聽信謠言」云云。但是,平望街上不明真相的群眾依舊聚集,報紙供不應求,尤以發布武昌消息最為詳細快速,由革命組織同盟會秘密控制的《民立報》最受歡迎。
《民立報》館樓下人頭攢動,樓上卻是窗門緊閉。每日午後,都會有幾位神色匆匆的人來此開會。他們正是同盟會員陳其美、黃興、宋教仁、葉楚傖、范鴻仙等,在此商議「上海舉義」計劃,以響應武昌起義。起義計劃由陳其美一手籌劃。
陳其美
陳其美(1878—1916),字英士,浙江湖州人,辛亥革命志士,同盟會元老。他出生於商賈之家,早年做過當鋪學徒、絲棧會計。1906年赴日留學,入東京警監學校學習。在日期間,陳其美加入同盟會結識了孫中山等人。1908年初,陳其美奉孫中山命回國,聯絡東南各省黨人籌備起義。
武昌起義打響後,陳其美、宋教仁等同盟會旗下革命者,決定火速與光復會上海支部的李燮和聯繫,並遊說上海商團公會的紳商李平書、沈縵雲提供財力物力,同時招募青洪幫等會黨組建敢死隊,預備起事。四股力量彼此配合。先在上海發難,蘇杭繼而響應,隨即攻克南京。
陳其美等將起義定為1911年11月3日(農曆辛亥年九月三日),指揮部即設於上海南市老城廂的「上海救火聯合會」內,各路人馬以該處警鐘樓敲鐘為號,聯合起義。此前《民立報》樓上的秘密籌劃,將演變為一場真刀真槍的革命。
//
敲響了埋葬清王朝的喪鐘
//
1911年11月3日,南市、閘北聯動,南市以小南門警鐘為起義信號。關於鐘聲次數,一般認為是先敲9下,再敲13下,寓意農曆九月十三;但根據當時史料,又有「鍾數十三記,分九次敲擊」和「鐘敲九記,共十三次」兩種記載,有待於進一步考證。
上海光復
當警鐘聲響起,革命黨人向江南製造局、上海道台和縣衙門發起猛烈進攻,戰直至次日,終獲得全勝。上海的光復,不僅有力策應了武昌起義,而且對奠定東南大局起了決定性作用。孫中山曾作出高度評價:「時響應之最有力,而影響全國最大者,厥為上海。」 可以說,警鐘樓敲響了清王朝的喪鐘。
//
黃浦區革命史跡的重要遺產
//
小南門警鐘樓遠眺
1927年,歷史又一次將革命使命賦予小南門警鐘樓。3月20日,北伐軍抵達龍華。次日上午,中共上海區委決定:中午12時上海工人總同盟罷工並舉行第三次武裝起義。南市的工人與全市工人一起行動,在中央秘書長王若飛指揮下,以警鐘樓鐘聲為號,實行總罷工。法電、華電工人喊出了「救火鐘聲響,車子開進廠」(鐘聲一響,便把電車駛進車場)的罷工口號。南市工人糾察隊在指定地點集中,聽到鐘聲後,兵分三路攻打反動軍警的據點。下午5時,南市工人起義率先取得了勝利。
隨著通訊事業的發展,小南門警鐘樓的報警功能逐漸喪失,銅鐘也不知去向。2000年,警鐘樓被登記為黃浦區不可移動文物,2005年又被列入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2010年,為迎接辛亥革命百年紀念,陳舊斑駁警鐘樓進行了修繕。
小南門警鐘樓現貌
小南門警鐘樓被列為優秀歷史建築
如今小南門警鐘樓在高樓林立的掩映中失去了往昔傲視四野的雄姿。但作為南市步入近代市政的標誌,作為一個革命遺蹟,它所承載的故事不會在歲月流逝中消磨。
文字整理自網絡
部分圖片來源黃浦區檔案館;蔡康安網易博客
看懂上海粉絲群
等儂來吃一杯老上海的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