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秦始皇,大部分人的印象都是殘酷冷血的,畢竟長城,阿房宮,秦始皇陵的背後是無數凋衣弊食的窮苦百姓——實際上秦兵馬俑的出現卻推翻了這一印象:
在奴隸社會,奴隸就是奴隸主生前的附屬品,奴隸主死後奴隸要作為殉葬品為奴隸主陪葬,比如說秦武公死時人殉66人,秦穆公死時人殉166人,秦景公死時人殉186人。。。隨著秦朝國力的昌盛,秦王所附庸的奴隸越來越多,而秦始皇更是統一了六國,國力達到頂峰!
然而秦始皇卻反對人殉,從而便有了「世界第八大奇蹟」秦兵馬俑:
和我們在博物館看到的灰頭土臉的兵馬俑截然不同,兵馬俑其實是有顏色的:
只是因為長時間埋在土中,隔絕氧氣,所以在出土時,它們通常在15秒內就會氧化,4分鐘內就會發生脫水、捲曲,然後迅速剝落······
因為之前的慘痛經歷,所以1999年,考古學家在挖掘秦始皇兵馬俑二號坑東北部的跪射俑軍陣時格外小心,他們採取整體打包的方式運到實驗室,然後在條件更嚴苛的實驗室下進行清理,最終保住了易逝的彩繪:
考古學家異常驚奇,根據對已出土的兵馬俑的排查與統計,這隻兵馬俑沒有同類,因為它的臉是綠色的,只得取名為「綠面跪射俑」!
因為只有一個,而且脆弱的彩繪,綠面俑跪射僅僅在台灣和兵馬俑展覽館有過短暫展出,加上最近一次在陝西歷史博物館展覽,綠面俑跪射僅僅亮相了三次,在十多年前最遠的一次台灣之行,它的保價為一億一千萬人民幣——
除此之外,綠面俑大部分都待在木質的箱子裡,用布嚴嚴實實的包裹著:
不過,外界的人們卻對它展開了諸多的想像:
根據對已出土秦俑的統計,為了體現兵馬俑的真實性,它們的臉部都是粉紅色的,屬於寫實之作,按照這個邏輯,"綠面俑應為軍中儺(音nuó)人",也就是掌管驅疫逐邪的巫術祭祀活動,據記載自周代以來,軍中就有了掌管驅鬼逐疫的下層專職軍官。。。
還有的人則聯想到了現代的特種部隊,為了更好地隱匿,戰士們把臉塗花塗綠,必要時也可裝神弄鬼,嚇唬敵軍。。。
甚至有的人則認為工匠在塗色時出現了失誤,也有可能製作這尊兵俑的工匠患有色盲症,調錯了顏色——
當然,沒有明確的白紙黑字,這些只能是猜測!
與此同時,希望考古學家們可以採取更科學的方法挖掘文物,保住兵馬俑繽紛的顏色,這樣極有可能挖掘第二個綠面俑,從而參照分析!
為什麼這個兵馬俑是綠色的捏,你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