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雙胞胎有什麼感覺?跟單胎有什麼不同?這些信息孕婦要搞清楚

2019-07-13     叮麻育兒

相信很多孕婦都希望能夠生對雙胞胎,只遭一次罪就能得到兩個孩子,還可能是兩個一模一樣的孩子,想想就特別開心。只是雙胞胎大多是靠遺傳的,主要得看家族有沒有雙胞胎的基因才行,如果沒有的話,單純的自然孕育雙胞胎幾率真的很低。

還有些孕婦為了懷上雙胞胎,不惜做試管嬰兒或者吃藥,但是懷雙胞胎真的那麼簡單嗎?大家都想著一次生兩個,但是有了解過懷雙胞胎是什麼感覺,孕婦會不會承受多倍的辛苦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幾個關於雙胞胎的問題,懷雙胞胎孕婦有什麼感覺?胎兒在宮內會不會感覺擁擠?

懷雙胞胎有什麼感覺?

剛剛懷孕,也就是受精卵著床的時候,雙胞胎跟單胎是一樣的,孕婦都不會有特殊感覺,她們的基礎體溫會下降一些,可能出現畏寒、疲倦、感冒的感覺,有些可能會出現著床出血,小腹酸痛,乳房脹痛等等。

1.早孕反應明顯

隨著孕期增加,到了孕6周左右,孕婦的早孕反應比較明顯,如果雙胞胎,可能反應會比單胎明顯一些,畢竟肚子裡有兩個胚胎,孕酮值和HCG值也會比單胎的孕婦更高。比如孕7周,孕酮正常值是52.7-100.1nmol/L,如果是雙胞胎那麼這個值會再高一些。同時,雖然孕早期胚胎髮育期,對營養的需求比較少,但是如果懷雙胞胎,宮內2個胚胎同時發育,需要的營養會更多一些,孕婦對營養的需求增加,可能會經常出現肚子餓,疲倦的感覺,需要及時補充營養才行。

2.顯懷早,肚子大

一般來說,單胎孕婦在孕3-4個月左右會顯懷,但是雙胞胎孕婦,由於宮內有2個胎兒,孕婦顯懷時間更早一些,肚子也會更大一些,尤其是孕24周以後,雙胞胎孕婦的肚子增加特別明顯,跟單胎孕婦差別特別大。很多孕婦表示,自己懷孕2個月的時候肚子已經很明顯了,相當於單胎孕婦孕4個月的肚子。

3.兩個心跳與胎動

孕12周的時候,不管有沒有產檢的孕婦都會做一些產檢,除了檢查胎兒的宮內發育情況,胎兒數量外,還得建檔。在檢查的時候,醫生能夠通過B超檢查檢測到2個不同速度的胎心波,胎兒再大一些,大約孕16周左右,可以通過胎心檢測儀聽到胎心的時候,也會明顯聽到2種心跳。

至於胎動,自然也會感覺到2種。胎動感覺時間跟單胎差不多,甚至會稍微晚一些,畢竟孕婦自己供2個胎兒發育,胎兒發育可能會比單胎的慢一些,稍微小一些,胎動的力度小,孕婦很難感覺到。不過孕20-24周左右都能夠感覺到,隨著孕期增加,胎動越來越明顯,2個胎兒的胎動不同,位置也不一樣,孕婦能夠明顯感覺到2個方向的2種不同的胎動,是不是很神奇?

4.身體不適增加

單胎孕婦孕中期比較輕鬆,早孕反應消失,肚子不大,比較靈活,但是雙胞胎孕婦孕中期也會很辛苦,首先子宮大肚子大,對下肢的壓迫增加,大多數雙胞胎孕婦都會出現腿腳浮腫的情況;胎兒發育速度增加,需要的營養也更多,孕婦容易出現頭暈眼花,以及腿腳抽筋;肚子迅速增大,肚子皮膚的彈力纖維與膠原纖維容易損傷或斷裂,出現不同程度的妊娠紋,不僅難看還特別癢;大肚子還會讓孕婦身體笨重,行動不便,腰酸背痛的情況加重。

到了孕晚期,孕婦早早就會出現噁心難受、呼吸不暢、尿頻、便秘、恥骨疼痛的感覺,睡眠非常困難,特別難熬,恨不得馬上胎兒就出來。當然胎兒早產的幾率也特別高,很多胎兒等不到足月就出來了,幸好現在醫療水平比較高,即使胎兒沒有足月,存活率也是很高的,大家不要太擔心。

胎兒在宮內會不會感覺擁擠?

已經知道了孕婦的感覺,比單胎要辛苦很多倍,那胎兒宮內是什麼情況?會不會感覺擁擠?會不會打架?他們的發育有哪些不同呢?

胎兒在宮內的小動作還真不少,除了努力攝取營養長大外,他們特別喜歡睡覺,時不時的還有很多小動作,打個哈欠,揉揉鼻子,伸個懶腰,挪挪屁股,玩會兒臍帶,睡醒了還會拳打腳踢,甚至打架搶地盤呢。

其實孕中期還好一些,畢竟胎兒比較小,宮內空間大比較充裕,胎兒各自呆在自己的位置上,不會發生大的衝突,但是孕晚期胎兒發育很大了,宮內空間相對小了很多,會感覺特別擁擠,總擠在一起也會難受,為了讓自己的空間大一些,兩個小傢伙有時候還會打架搶地盤呢。

雖然是雙胞胎,幾乎是同時受精同時著床,但是胎兒的發育是不一樣的,孕早期的時候基本相同,孕中晚期的話時候,哪個胎兒攝入的營養多,哪個胎兒就會發育的好一些,體重也會多一些;如果碰到個小吃貨,還可能會搶奪營養,把自己吃的特彆強壯呢。

所以說,對於雙胞胎孕婦來說,不要節食不要偏食,最好根據醫生的要求補充營養,儘可能的讓自己營養充足,滿足兩個胎兒的發育需求,千萬不要出現營養不足的情況。同時還得定期產檢,孕中期的大排畸檢查必須得做,以免影響胎兒的宮內健康。

大家好,我是叮麻育兒,經驗豐富的育兒達人,多平台原創作者,分享專業的孕育知識!歡迎大家關注我,留言諮詢或討論。本文系原創,抄襲必究!

(此處已添加圈子卡片,請到今日頭條客戶端查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KuFSBWwBmyVoG_1ZdRy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