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新90後大學畢業生王旭:埋頭種雜柑 當上副盟主

2019-05-09     陽新新陽網


(網絡資料圖)

不迷戀城市的繁華,一頭扎進農村,埋頭種雜柑,如今還當上了黃石市柑橘聯盟常務副盟主,他註冊的商標「龍涎柑」還成了本地雜柑的代名詞,這就是90後大學畢業生王旭。

(網絡資料圖)

王旭今年28歲,2014年從武漢生物工程學院畢業,也曾想和同學那樣,在城市找一份工作,過上城裡人的日子。可是他父母於2013年在陽新軍墾農場流轉了300畝山地,急需人幫忙打理。自小在農村長大的他,對農村有特殊的感情,他沒有猶豫,默默回到父母身邊,幫助父母種雜柑。

(網絡資料圖)

當年,他父母種植40畝雜柑,經過嫁接,2015年開始掛果,周邊的群眾吃後,都感覺比橘子好吃多了,來他家種植園裡採摘的人越來越多,雜柑名氣就傳開了。這種雜柑是我國從日本引進的品種,最先在浙江象山縣種植,由於味道甜美深受群眾喜愛。

(網絡資料圖)

為了讓雜柑的口感更好,掛果更多,長相好看,王旭經常自費去浙江、廣西學習嫁接和園區管理技術。功夫不負有心人,2016年,他家的雜柑參加武漢農博會獲得金獎,2017年1月21日,他成功註冊「龍涎柑」商標。當年,他的雜柑項目獲得黃石市青年創新創業大賽二等獎,還獲得8萬元獎金。

獲得了政府提供5萬元2年期的無息貸款和2萬元的無償支助,還被大家推選為黃石市柑橘聯盟常務副盟主,王旭要為柑橘種植戶做點實事,想利用技術幫助貧困戶種雜柑脫貧。2018年,陽新縣政府發放60萬株雜柑苗給3846戶農戶種植,種植面積達9000多畝。2019年,又發放40萬株給3617戶種植。沒有種植技術,雜柑掛果少,味道差,價格低,他決定要幫貧困戶一把。

2018年,黃石市柑橘聯盟聘請華中農業大學教授來我市為柑橘種植戶培訓,市經管局撥付3萬元經費,他自掏腰包1萬元。4場過百人的培訓,其中有40人是貧困戶。不僅有種植、施肥、嫁接、剪枝、病蟲害管理等理論講課,還有現場觀摩。

很多時候,王旭對貧困戶是一對一、手把手地教技術。他說,種植雜柑,施肥、嫁接、修剪都非常重要,施肥用傳統的有機肥,如餅肥並不是最好,容易枝繁葉茂掛果少,最好用含有無機、有機和腐質酸的水溶肥。不要捨不得剪枝,修剪是解決光道問題,讓每個葉片儘可能接受陽光的照射,製造光合產物,這樣的樹枝結的水果就很甜。

去年掛果的40畝「龍涎柑」,每斤賣到15元,只有11天就採摘、銷售一空,賣了40多萬元,市場前景非常好。

2018年,我市柑橘種植面積達5萬畝,其中有3.2萬畝是當年種植的。計劃每年以5萬畝速度遞增,2021年達到20萬畝目標,形成產業規模效應。

(來源:黃石日報 記者 劉艷新)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KtqPO2wB8g2yegNDKt-p.html